首页 新闻 热点 非公 基层书记 观点 人物 调研文库 基层点睛 新新俱乐部 视频 我有话说 非公内刊 红色部落
 






《非公企业党建》杂志编辑指导委员会
   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基层点睛 正文

民企党建须与企业相互兼容求创新——初探广东东河酒业有限公司党务厂务“三形成”工作法


  2009年01月04日

  位于粤东沿海东河岸边的广东东河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保健酒的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现有员工286人,党员16名,拥有生产厂房21600多平方米,优质梅林基地2300多亩。日前,该公司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青梅酒配制方法”发明专利权,成为了省内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梅酒生产企业;七一前夕,公司党支部作为汕尾市委表彰的唯一民营企业被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举力唯创新,互为“主角”“配角”,形成党支部和董事会的统一工作目标

  起源于1995年十几个储酒罐家族式经营和管理的“东河酒业”,如何过渡为一个现代化机制的民办企业?2000年公司成立了党支部以来的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党建工作与民营企业的发展目标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东河酒业”党支部在推进非公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中,把党的政治要求、公司的发展需求、党员的个人追求结合在一起,公司董事会和党支部“一脉相通”:只有创新,才是发展的命脉。他们把董事会的总领作用和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放在重要的地位,互为“主角”互为“配角”,构建“职责、工作、方法”上分,“思想、目标、任务”上合的统分工作模式。一方面董事会全力加强以青梅为主要原料酿制绿色保健果酒的新产品的研发,把握公司资金、技术和攻关人员的投入;一方面要求党支部根据工作实际,加强与董事会、公司中下层级的班子成员沟通联系,积极参与重大问题的决策,在公司高层决策前、中、后发挥指导、引导、协调的政治核心作用。同时,公司组建“党办”配置专门人员,根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深入调研积极建言献策。如组织对青梅林基地的调查、为进川赴京寻找合作伙伴的人员解决其家庭后顾之忧等。曾参加中央党校广东省企业家高级管理班学习的现任党支部书记李洲,更是作为一个政治成熟的民营企业家,不断地探索着党组织的组建方式、工作载体、活动内容等新课题。公司董事会还根据党支部的建议制定了“用4年时间攻克青梅酒技术难关,使酒体口感醇和、鲜美,带蜂蜜清香且节约生产时间,取得国家发明专利证书”的发展目标。党支部积极参与员工的聘用、车间管理干部的选拔,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在层层筛选中择优,拓宽了选人的渠道,先后组织8场次的人才选拔工作,创造了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用人环境。目前该公司有技术人员26人,有国家级酿酒品酒师2人,省级品酒师3人。公司党支部在业主的认同和支持配合下,围绕企业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真正实现了“四有”即:党的组织有地位、党的活动有阵地、党务公开有窗口、党员的服务作用有实效,与董事会密切配合,成为着力构建活力企业、和谐企业、诚信企业的“推进器”。而作为公司本身也自觉地跳出了家族式、家长制的“狭隘地域”,尤其是公司党政集权决策与分权管理的确立,步入了管理科学化,运作制度化的良性循环轨道。公司先后获得广东省优秀产品奖、省黄酒质量信得过产品、省放心酒生产示范企业,现有东河梅酒、米酒、女士酒、荔枝酒、海马酒六大系列66个品种,储存量1360多吨。

  找准结合点,落实“三下功夫”,形成民企创新的主攻阵地

  “东河酒业”党支部努力找准工作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正确处理与业主、与员工的关系,用创新的理念,务实的精神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是在企业发展目标的结合点上下功夫。本着“硬实力要硬,软实力不能软”的创新理念,公司党建工作对“软实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关键作用。为使产品在市场赢得人气,支部一班人组成人员走访市场,进村入户发问卷、搞调查,出谋献策。公司成立了“开发创新产品研究中心”,党支部专门召开誓师动员会,签订承诺书,形成一诺千金的氛围,党员担任技术组长,为企业的发展带头攻关,组织科技人员夜以继日忘我工作,从保持青梅独特风味又保证其养分入手,用现代科技引领柔合传统工艺,摸索青梅除酸、苦、涩的方法,攻克梅酒生产中的难题。

  二是在企业人才组合的集约点上下功夫。公司的党员在生产经营和管理中,真正起到了“唱主角”、挑大梁的先锋模范作用,如投资400多万元的3条全自动生产线和6个车间的重要岗位都有党员在岗,党支部实现了成立时“初衷”:党务工作与企业管理相互兼容,把党员培养成业务技术骨干,把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业务技术骨干培养成生产经营管理人员,发挥党管人才、集聚人才、培育人才的独有优势,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保护和开发,进而转化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

  三是在企业文化融合点上下功夫。“东河酒业”用发展的眼光打造独特的企业文化,以文化理念推动企业的创新。公司党支部以此为着力点,提出了“创新、诚信、和谐、奉献”企业精神,强化“三德”:个人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创建三种环境:学习环境、互动环境、和谐环境,以培育企业文化为抓手,设立员工“文化俱乐部”、“员工读书日”。支部开展了历时一年的征询活动,遍访行业内外确立了“东河形象识别体系”。如今在公司里,你随处可捕捉到既洋溢着创新意识,又蕴含着企业文化的气息,有如制服、车辆标识、店面装饰、笔、杯、钥匙环等办公生活用品以及酒类包装的视觉效应。党支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引导员工学理论,学科技,学经营,学管理,几年来派出一大批人才到四川等地大型酒类企业和知名院校学习。深入开展公司的手册、徽识、刊物宣传培育团队精神,铸就企业共同的价值取向,展示于全体员工的日常行为之中。

  搭建新平台,力求“三性”,形成民企党员彰显个性的新格局

  东河人对创新俱有强烈的意识,生产经营不能“旧酒装新瓶”,也不能“新酒装旧瓶”,而党建工作更需常做常新,犹如使企业壮身强骨,注入旺盛的生命力。一个实际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他们把党小组建在车间里,让党员的感染力、凝聚力、亲和力根植于员工之中。

  服务性。公司支部重在服务于企业的发展思路和生产经营理念上,出谋献策发挥智囊作用。党支部书记李州颇有远见向董事会提出了“跨省门联企”创品牌,且在与四川等省市的联企实践中取得了好效益。党员们摸索总结各自实际岗位上存在问题,将建议反馈给管理人员。几年来公司党支部共收集整理员工意见、建议130多条并予以采纳,协调化解劳资矛盾23宗,切实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

  实效性。他们围绕企业中心开展党的活动,讲效果力求在活动主题上做新,在教育内涵上求深。以“三会一课”为依托,着眼于基础理论和“三德”教育,呈现“三注重”,即注重转变工作作风,注重提高工作实效,注重提高创新能力。对外地员工只要有党员的身份证明的,也都一视同仁参与组织活动。若党员参加活动占用生产时间,不影响工资奖金或福利分配。公司党支部建章立制加强自身建设,应对行政管理运行机制,健全和完善包括《党员目标管理考核要求》、《党员竞争上岗担任各层级干部细则》等18项制度,设立了公开栏,推进厂务党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每年召开2次专场座谈会,充分发挥工青妇的职能作用,设立“员工议事会”,定期不定期参政议事,议国事、议厂事、议家事。

  灵活性。支部根据员工队伍年轻活力的特点,利用工作空隙、节假日开展贴近员工身心的新颖活动。一位老员工戏称党支部“学的是‘散打’,不搬人家的‘套路’,更不喜欢‘花拳秀腿’,却招招有用,点点到位”。他们举行文艺表演,开展体育比赛;组织参观红宫红场,接受英烈思想的熏陶;主持专场报告会演讲会,用抗击非典、抗击冰雪和抗震救灾英模的嘉言懿行教育大家。全体党员、入党对象和积极分子主动投身于“我为东河酒业创新做什么”、“比思想、比干劲、比业绩”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弃除雇佣思想,摆正岗位职业与党的事业的关系,工作勇挑重担,用自身的行为彰显先进性,辐射员工正确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的形成。员工们“未入党的门,先做党的人”,自觉靠拢党组织,以主人翁姿态勤奋工作着,有的获省总授予的“职工创新能手”、获团省委授予青年科学家协会会员。在汶川震灾后,公司上下捐款76000多元,以杯水之力寸尺之能献爱心。支部把党员发展工作贯穿于生产和经营中,吸收了6名党员、12名入党对象和22名入党积极分子。东河酒业“三形成”的实践和探索,给我们留下了诸多思考:

  民营企业抓好党的建设,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现代化管理手段,其特有的结构和运行制度,决定了民企党建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发挥联系员工的纽带作用,发挥敬业爱岗的表率作用,发挥企业创新的主力作用。对此,要理顺关系。处理好与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围绕企业发展的中心开展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加强内部管理,协调内部关系,化解利益分配矛盾,切实履行引导监督企业依法生产经营。要整合资源。与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实行工作上的联动,“共建互促、优势互补”,使党建工作架构的融合渗透形成企业创新的活力。要创新载体。党支部应开拓渠道,精心组织,开展主题切实的各种活动,充分发挥载体的支撑作用,使党员用自身模范作用成为企业员工的凝聚核,用优秀业绩印证共产党人的本色。并通过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铸造企业文化精神精髓,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规范制度。制度问题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在民企党建这个新领域中,必须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健全机构建立可操作性的工作模式,完善科学的运行机制,对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方法作出明确规定,支部和党员行为方能循规蹈矩。

来源:   作者:    编辑: 王晓宇

相关稿件:
 

 
友情链接
战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