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基层书记 > 我当书记 正文

俞肖松:我有我心经

2011年08月1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7年来,自己的最大感受:第一是要“有心”,第二是要“用心”,第三是“创新”

 

    ■天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俞肖松

     “曾经,我们要到非公企业搞党建,人家连门都不让进,现在企业主动来请我们,为什么不去?”
   
我至今记得2003年退出领导岗位时,组织上对我说的这句话。2002年底,党的十六大刚刚开过,中央强调了“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所以,我去全国第一家自然人上市公司——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担任专职党务书记自己觉得还是很有底气。
   
不过我也有压力。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支持到底能到何种程度,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发挥,到底空间有多大?我心里没底。
   
打消我顾虑的是当时的董事长潘广通的一番举动。
   
刚到没多久,潘广通请我到他办公室,说了一番心里话。
   
他说自己年事已高,虽然不是党员,但从来都把党组织看成自己的娘家。儿子潘建清在自己的教导下早早提出了入党申请,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年轻人虽然是企业继承人的身份,但进入企业后,他最先接触的却是天通的党支部工作,一直担任党组织书记。他动情地对我说了一句:“老俞,我们做业务的人,搞党建始终是外行,以后天通的党建工作要你多费心了。”
   
7年,我这个专职党务书记工作得很快乐。那么多年轻人,那么多新鲜事,让你感觉充满活力。
   
我们公司现在有260多名党员。每年都有十多名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党组织,每年还有60多名员工递交入党申请书,有的更是写了一封又一封,入党之情真切。这方面我有点遗憾,人家常说非公企业党建吸收新鲜血液难,我们是发展党员的速度跟不上员工的热情。
   
这些年,我一直坚持在生产和经营骨干中发展党员,我认为只有组织的核心和生产经营的核心高度统一,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才能找到自己最强的生命力。如今,天通公司的九位董事中已有八位是党员。
   
公司去年引进一位南京来的高级工程师,是技术骨干。初步了解情况后,我主动找他谈话,年轻人吐露了心声:在原单位写过入党申请,但没有下文,后来忙于钻研技术,就没顾上这事。
   
我很高兴自己没看错人,一番谈话后,他再次递交了一份入党申请。在非公企业,你一定要更加主动地去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把他们凝聚到党的周围。
   
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载体很重要,比如,2007年我们在党员中开展“明(是非)知(荣辱)思(报恩)保(先进)建(和谐)”活动,也是在这一年,天通成为了中共中央党校党建教学优秀案例调研基地。
   
我也有感到累的时候,在非公企业做党务工作,企业生产经营任务很重,你不但要挤时间,还要挤人手。在非公企业搞党建,很重要的一个前提就是要以党建促生产,那才是你搞好党建的起点。
   
在非公企业当书记,这本是一门缺乏教科书的实践课,7年来,我有了自己的几条“心经”:第一是要“有心”,有决心、信心、事业心,没有这个“心”,你恐怕连门都不敢踏进去;第二是要“用心”,企业主想什么,企业员工想什么,党员想什么,你都要用心去体会;第三是“创新”,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本来就是创新之举,我刚开始也埋怨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但是,有这么一个鲜活的企业在你手上,你可以画最美的图画。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 作者: 天通控股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 俞肖松 编辑: 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