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新新俱乐部 > 美食 正文

一只生煎包的万种风情

2011年09月02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来源:杭州日报

 作为老上海第一小吃,皮脆肉香的它红了多少年?会吃懂吃的杭州人怎能错过!

  

  “曼璐是有吃夜宵的习惯的,阿宝把一些生煎馒头热了一热,送了进来。曼璐吃着,突然听着楼上还有脚步声……她当时就端着一碟子生煎馒头,披着一件黑色缎子绣着黄龙的浴衣上楼来了……”

     这是张爱玲在《十八春》中描写的一段文字。而根据这部小说拍成的电影《半生缘》里面,梅艳芳扮演的曼璐吃生煎馒头的镜头,也成为电影中的经典桥段。

     生煎,张爱玲的最爱

     生煎,兴起于上海和苏州,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上海,又称为生煎馒头,是老上海早餐“四大金刚(豆浆、大饼、油条、粢饭)二大将(生煎、小笼)”里的重要一员,

  在民国时期,生煎已经成为上海的著名美食,不管是普通大众,还是各界名流名媛,对生煎几乎可谓是一日不可离。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张爱玲,在她的笔下,生煎成为老上海的重要标签。在《今生今世之民国女子》中,胡兰成描写生活中的张爱玲:“一次瘪三抢了她手里的小馒头,一半落地,一半她仍拿了回来。”

  

     名家生煎,老上海的怀旧

     名家生煎,名人名家餐饮集团旗下新推出的生煎专卖店品牌,店堂风格自然体现出旧上海的风韵。推开略显厚重的大门,透明的雕花玻璃里面,是名家餐饮一贯的透明厨房,一目了然的生煎制作,既保持着老上海街头的市井气,煎锅中“嗞嗞”作响、香气扑鼻的生煎,也不断地诱惑着你!

     走进店堂,石板砖砌成的墙面,很有几分老上海石库门的感觉;另一侧绿色的墙壁,与生煎上的翠绿葱花倒也相得益彰;老式的灯具,实木的椅子,店里舒缓的老上海乐曲,配着客人吃生煎时发出的“啧啧”声,显得无比的怀旧与市井。

  

     好吃的生煎是这样出炉的

     一锅生煎的出炉总共需要10分钟左右。先下一斤花生油在锅里,放入生煎,煎3分钟,其间要不停地转动煎锅,达到火候均匀,防止粘底粘锅;之后开锅加一斤水,再煎5分钟;然后一把葱花、一把白芝麻、一把黑芝麻,在开锅瞬间,如泼墨般迅速为雪白通透的生煎增加“异彩”,紧接着厚重的木盖将溢出的香气压回锅内,最后就是等待生煎出炉那最后的两分钟的“煎熬”了。皮薄、馅大、汁鲜、底脆香

     皮薄、馅儿大、汁鲜、底金黄而脆香,是美食客对名家生煎的印象。

  皮薄:生煎皮薄如纸、薄而不破、互不粘连,这是名家经过改良的。以往杭州的生煎,多用的是发面,吃生煎的人都知道,全发面属于江北流派,名家生煎为显正宗江南的精致婉约,改用生面,薄薄的皮儿经过蒸汽一蒸,隐隐约约通透得可以看到里面大大的肉馅。

  馅大:肉馅则是挑选了新鲜猪腿肉,手工精切,配以盐、鸡精、酱油、葱等调料制作而成,2成精1成肥,既确保了美味可口,也考虑了现代人的健康。

    汁鲜:吃名家生煎,一定要“小心”,若是一大口咬下去,里面的汤汁会喷得自己与旁人一身汤汤水水。轻轻咬破一点点皮,便可以看到里面满满当当的汁水,用力一吸,鲜美的汤汁便顺着舌头充斥你整个口腔,将汁水缓缓吸尽,才不会浪费了这美味的细节处。汁水是因为肉馅与皮冻以11的比例调配而成的,油润丰足,鲜咸到位。

     底脆香:生煎的底子经过油煎,变得色泽金黄,酥脆香浓。

  

    “正点”的老杭州小菜蒸点

  除了主打的生煎,店里还有牛肉粉丝汤、鸡汤鸭血豆腐等汤羹类小吃,果汁、奶茶、甜品、生啤。

     最有特色的可算蒸点系列,红烧狮子头、梅干菜扣走油肉、菜豆腐干蒸酱鸭、鲜勒鲞蒸肉饼、咸件儿蒸笋干尖、腊鸡腿蒸土冬瓜、秘制酱椒臭豆腐、一品腊味大合蒸、腩肉蒸有机花菜、豉油皇蒸草鸡蛋……一道道颇有老派江南特色的小菜,用竹笼蒸制,既保留了食物的原风味,又有了竹子的淡淡清香,价格在5元到12元,好吃又实惠。

     名家生煎的营业时间是早上7点到晚上9点,分外卖和堂食,赶时间的可以带着走,边走边吃。若是时间充裕,就可以在旧上海气息的店堂,一边听着老上海的音乐,一边享受美味的生煎和老杭州口味的小菜。

  

  

来源: 杭州日报 作者: 编辑: 郭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