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按照“重在干事、彰显特色”的思路,为机关、农村无职和企业“三型”党员,分别搭建“三挂三联、三送三有、三亮三提”活动载体,使各类党员创有方向、争有抓手,在创先争优活动中亮出风采。
引领机关党员争当服务先锋。针对机关“三门”干部较多的状况,为全区86个机关单位436名地气不足的党员干部搭建了“挂乡镇,联系一个村;挂社区,联系一道巷;挂企业,联系一条线”的“三挂三联”载体。根据来自单位实际,有经济实力的挂乡镇,联系贫困村。财政局、住建局、交通局等单位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零距离察民情、体民意,资助36名失学儿童重回校园,改造危房、危桥31处,铺设“断头路”1316米,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实惠了群众。同时,单位与所在村建立帮扶共建长效机制,村里不脱贫、挂联不脱钩。有文化优势的挂社区,联系一道巷。宣传部、文化局、电视台等单位党员干部针对社区居民文化生活相对单一的实际,协调组建了离退休老党员夕阳红文艺队、“小好汉”义演队等5支社区文艺表演队,利用节假日和茶余饭后等休闲时光,在驸马巷、漕运广场等社区公共场举办淮剧经典曲目表演、红歌大家唱等文艺演出近100场,丰富群众精神家园。有执法审批权限的挂企业,联系一条线。工商、人社、信用联社等部门党员干部走进186家困难企业,为企业商标权保护、高层次人才引进、增资扩股等问题提供“保姆式”服务。136名党员根据个人特长,结合企业岗位需求,主动融入企业班组,在设备管理员、质量监督员等岗位上与企业党员一同开展比质量、比节能、比销售和赛业绩的劳动竞赛活动,激发了创先争优活力,展示了服务先峰风采。
引领无职党员争当奉献先锋。针对部分农村无职党员奉献意识淡化的实际,搭建“三送三有”载体。送舞台,让无职党员有条件奉献。紧扣新农村十大工程建设,通过设立“传民意、解民惑、送民需、促民富”四大平台,让无职党员“人人有舞台,个个有作为”。目前,全区331行政村3000多名无职党员在政策宣传、矛盾调处等926个具体岗位上各显身手。送培训,让无职党员有能力奉献。通过开展远程教学、集中授课等方式,强化无职党员政策理论学习,使他们成为理解政策的明白人,宣传政策的解惑人,执行政策的带头人;借助区综治委“大调解”平台,按乡镇、分批次组织认领矛盾调处岗的同志到时调解现场见习参观,学习领悟各类矛盾的调处方法;实行村企挂钩,有意识选派部分无职党员到企业任职锻炼,接受新知识,全区1400多名无职党员通过村企联建,新上致富项目950多个,带动就业2350多人。送政策,让无职党员有信心奉献。从去年起,区委每年从100万元党建基金中划出30万元作为无职党员履岗工作津贴。结合党建目标检查和考核,按照优秀、胜任、基本胜任、不能胜任四个层次,综合评定无职党员履职情况,考评优秀的纳入村组后备干部队伍重点培养,对不胜任的劝其离岗。目前,全区已有240多名优秀无职党员被列为村级后备干部人选,有效激发了无职党员创先争优的干事热情。
引领企业党员争当转型先锋。针对部分企业党员把自己混同于普通职工,岗位争优意识不强的状况,搭建“三亮三提”载体。亮身份,提升党员意识。采取墙上贴、胸前挂的方式推动党员亮出身份;采取发放党员津贴,实行党员免费体检等办法激励党员亮出身份;采取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金点子征集引导党员亮出身份。活动开展以来,全区320名隐形党员重新亮出身份,提出合理化建议117条。亮业绩,提升党员形象。通过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星、管理星、发展星、文化星、守法星的“五星创建”活动,激发党员融入企业班组、融入生产研发和管理,通过作为提升地位。飞翔纸业党员丁国真连续三年拿到全厂销售冠军。一分厂制纸党员突击队在技术上精益求精,突破每分钟360米的设备极限,引动了普通员工创先争优的热情。亮风采,提升党员价值。在全区企业党员中广泛开展“跨越发展当先锋、岗位争优当标兵”技术创新活动,推动企业党员当好科学发展排头兵。江苏康乃馨织造党员陈文道领衔的科技攻关组两年时间为企业创造3项国家专利,江苏共创草坪有限公司由党员葛兰英负责的产品研发组,2010年开发了“通用技术管理软件”等项目3个,其中有2个获批国家专利。活动开展以来,196个规模以上企业共建立党员示范岗167个、党员责任区153个,在服务企业转型发展中树起了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