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调研文库 正文

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途径和方式研究

作者系中共玉环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陈美萍

2011年10月1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二、针对非公党建面临的实际情况,要及时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在经济全球化、知识信息化的大背景下,相对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迅猛,企业党组织在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上仍然存在较多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缺乏针对性。一些企业党组织在发挥作用的途径方式上,没有进行认真的研究思考,找不到工作立足点,而使党的活动仍然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的思维和套用国有企业抓党建工作的模式上,缺乏与非公有制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紧密结合的有效载体,方式方法相对于非公有制企业主和职工缺乏针对性和吸引力,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二是缺乏规范性。一些企业党组织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一级组织,在党员发展、组织会议、评议党员等工作中,缺乏应有的规范,忽视了诸如发展党员缺少培养考察、召开民主生活会缺乏会前沟通等一些原则性要求,从而影响了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三是缺乏多样性。一些企业党组织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建党”和“党建”的概念,把支部工作仅仅局限于党员发展,把支部生活也仅仅局限于读读报纸、传达有关精神,难以创新途径方式,在生产经营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上级党委在适应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上还存在差距。一些乡镇、部门党委对于发挥企业党组织作用,思想上存在模糊认识,抱有“无所谓”态度,“重经济、轻党建”、“重建党、轻党建”,主观上认为企业党建只是组织部门或组织委员等单个部门、单个岗位的责任,忽视了党委整体功能发挥对企业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作用力,没有把党建工作与非公有制经济同步考虑、协调推进。同时,面临新的形势,针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在发挥作用的政策、舆论等外部环境上,缺乏必要的支持力度;在发挥作用的方式方法上,缺乏积极的研究探索;在增强作用发挥的效果上,缺乏具体的工作抓手;在加强企业党务工作者的培训教育、考核管理等方面,缺乏扎实的工作措施;在引导流动党员、无职党员和落后党员的作用发挥等方面,缺乏有效的工作载体。

  二是非公有制企业主在认识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不够到位。从我县来看,全县100名职工以上的企业只占20%,大部分企业的规模较小,基本上处于初始创业阶段,业主的思想和行动都集中于搞好企业生产经营和实现最佳经济效益,尤其注重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对于“党组织是否发挥作用”、“发挥作用好与不好”、“如何更好地发挥作用”并不关心,加上党组织发挥作用的不明显性和相对滞后性,使党组织在业主心目中成为了“摆设”、“门面”。业主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企业党组织就难有地位,从而在拓展多途径发挥作用方面更难以有作为。

  三是企业党务工作者在推进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缺乏动力。主观上,对于企业党建工作,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想抓,认为只有一般就行,只图工作过得去;有的党务工作者不敢抓,担心业主不支持,存在畏难情绪;有的党务工作者不会抓,碰到新情况、新问题往往束手无策,只有被动地等、靠、要。客观上,党的工作由国有、集体企业的“内在要求”逐渐演变成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外在要素”,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处于“边缘地位”。由于部分党务工作者在企业属非资产代表,大都身兼数职,从事党务工作的地位和时间难以保证,加上党建工作经费、党员活动场所等基础条件难以保障,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缺乏强大的内部推动力。

  四是企业党员在促进党组织作用发挥上还相对滞后。由于受市场经济利益观和“拜金主义”的思想侵蚀,许多党员政治思想滑坡,纪律观念淡薄,认为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是为“老板”积累财富,忽视了通过自身努力促进企业发展后,对于解决社会充分就业、满足社会有效供给方面的积极贡献。由于广大党员的主观能动性未有效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弱化,相对于党组织整体作用的发挥,党员个体的作用发挥呈现滞后性。

来源: 中国非公党建网 作者: 陈美萍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