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白菇之乡——浙江江山,有一片矗立在绿荫中的特殊厂房,在这里,工人们圆着一个共同的梦——“根根生物梦”。
位于江山市淤头镇永兴坞村的根根生物开发有限公司,40幢标准化厂房矗立在大山的绿荫中,格外醒目。这里,每间厂房都安装有智能控温设备,窗明几净。如果没有看到菇房里一袋袋鲜嫩嫩的白菇,还以为这是一个工业制造企业。
“这段时间,每天都有2吨多的鲜菇发往各大农贸市场,价格很好。”迎面走来的小伙子,是公司总经理兼党支部书记,他叫姜莉勇,见到我们,满面笑容。话匣子一打开,他就跟我们分享企业发展的秘诀:“深究企业快速成长的缘由,主要得益于企业有一个坚强的党组织,还有一支积极向上的工作团队。”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也深切感受到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放飞自己的梦想
江山是“中国白菇之乡”,政府对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分重视,菇农积极性也很高,但由于种植自然菇,科技含量低,靠天吃饭,菇农的抗风险能力弱。现年38岁的姜莉勇,毕业于浙江农业大学,大学毕业后在省城一家大型国营企业任技术科长,有着一份丰厚的薪水。但这个出生于江山市新塘边镇的农家子弟,却一直有个梦想:用自己的学有专长来回报家乡父老……
2007年初,姜莉勇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毅然辞去优厚的工作,回乡在淤头镇永兴坞村租用了40亩基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回到家乡扎根,企业的名称就取上了“根根生物有限公司”。
4年已过,“根根生物”已从当初一家小型农业企业成长为省级农业科技型企业,回顾企业的发展,总是与“党建”两字密不可分,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围绕“围绕党建抓发展,抓好发展促党建”的总体要求,狠抓企业各项党建工作,为企业日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谈到企业的党建工作,姜莉勇溢于言表,他始终认为:“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党,党员到哪里,党组织就应建到哪里。”就这样,在企业刚成立不久,就建立了企业党支部,希望通过企业党建来助推企业的发展。
2008年初,公司筹资80多万元建立了科研综合楼和行政办公楼,按照《江山市非公企业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及时设立了党员活动室、远教播放室等,并将“三会一课”、党员管理、党员学习教育、“三推一定”发展党员等制度统一上墙,为广大党员职工工作学习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今年初,我光荣地成为一名预备党员,这是组织给予我的肯定,我将继续与其他同事一道为企业的发展多作贡献。”谈起自己入党一事,职工周友明仍显得十分激动。从2008年开始,公司为增强队伍的整体活力,在全体党员职工中开展了“三培养”活动,即把党员培养成优秀人才、把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优秀人才培养成企业骨干,努力让更多的优秀分子进入党组织队伍,不断优化党员队伍结构。
在职工当中,周友明是个“多面手”,自公司成立之初,就担任企业的采购销售主管,并精通工厂化白菇生产栽培技术,一直是同事学习的榜样,去年初经过“三推一定”成为了一名发展对象,并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跨进了党组织的“大门”。
让50多个村民成为“蓝领”
永兴坞村是江山市远近闻名的红旗村、样板村,近年来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村庄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村民安居乐业、其乐融融,一派新农村的景象。“根根生物”在其中也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为永兴坞的发展也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服务群众、回报社会是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姜莉勇不仅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自成立党支部以来,他作为企业党支部书记,就积极带领全体党员职工积极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主动与企业所在村永兴坞村党支部结成共建单位,努力实现支部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有效推动了永兴坞村的新农村建设。
“‘根根生物’已成为我们村一只会生蛋的‘大母鸡’,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致富插上了一双‘翅膀’。”讲到企业对村里的贡献,永兴坞村党支部书记缪顺朝讲得十分形象。原来公司每年可为村级集体至少增收6万元,使50多个村民成为月月领工资的“蓝领”,还为村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和规模种植大户。村民日子滋润了,村级集体经济也壮大了。
工厂化生产线不仅改变了食用菌生产的传统格局,也带动了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永兴坞村30多名当地村民到企业找到了就业岗位,在生产旺季时用工更是达到50多人,村民们在实践中还学到了很多先进技术。村民们一年四季有菇种,一年四季领薪水,也为他们自己以后投身发展工厂化养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级党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企业做大了,就应该报答社会,造福群众,能够帮助周边一些村民解决就业问题,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算是实现了我回报家乡父老的一个小小梦想吧!”企业的顺利发展,姜莉勇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为使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互促互赢、同频共振、和谐发展,企业党支部还十分注重将企业文化和党建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用先进的党建文化引领企业文化,用丰富的企业文化凝聚企业职工。企业党支部专门提炼激励员工的企业精神、服务宗旨、发展目标等企业文化内容,并定期组织党员职工开展文化活动,既增强了企业党建工作的活泼性,又提高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
当前,全省上下正在开展以“发展强、党建强”为主要内容的“双强争先”活动,“根根生物”也积极参与其中,联合永兴坞村党支部开展各类文化活动,把企业文化融入到党建工作之中,不断丰富企业党员职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还定期组织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等活动,帮助企业党员职工和当地农村党员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努力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广大党员职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结合生产技术教育,建起“没有围墙的党校”
作为一家生物开发企业,近年来公司积极与高等院校合作,聘请高级专业人才,拥有了先进的生产科研设备和生产管理技术,从而真正实现了食用菌全天候、不受季节影响的反季节生产,改变了食用菌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
公司因为有先进的厂化设施栽培技术,一时间成为了周边村民学习借鉴的好去处,前来咨询学习的菇农络绎不绝。与菇农的长期接触,让姜莉勇深深体会到,菇农对直观的、操作性强的技术易于接受,他们盼技术、想技术,却苦于文化水平低,一时消化不了先进的栽培技术,于是他想到远教平台,希望通过这一平台组织村民开展学习培训,改“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说干就干,企业立即安排3万多元资金,购置了投影仪、笔记本、音响等设备,在党员活动室里建立了远教站点,并腾出厂房建立了一个“远程教育实践车间”,将各种食用菌的生长流程和具体技术通过实物和展板进行全面展示,让前来基地参观学习的村民能够一目了解,学习更加生动直观,村民们称之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校”。2008年6月,全省远教现场会在江山召开,“根根生物”作为省级远教实践示范基地,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和与会嘉宾的一致好评。
为了满足更多村民的需求,通过村企双方的共同协商,依托永兴坞村远教广场,将户外视频一头连着村远教播放室,一头连着公司的“远程教育实践车间”,每当到了白菇种植季节,企业党支部就指派专业技术人员讲解技术要点,村民在远教广场就可以收看到相关内容,对于技术员通俗易懂的话,村民们容易接受,很快就掌握了技术要领。
“理论课堂+实践课堂”远教培训模式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群众参与远程教育的兴趣,村民的学习欲望得到激发,平时一有空就会到公司远教播放室收看课件,查阅相关技术资料。现在,在永兴坞村,村民要实践,有示范基地;要理论,有远教平台,越来越多的村民学会了食用菌栽培技术,这也有力推进了永兴坞及周边村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大大增加了菇农的经济收入。据统计,通过远教推动和示范带动,永兴坞村的食用菌种植规模从原先的50多万袋增加到现在的1000多万袋,菇农人均经济收入也与原来增加了1500多元,这成为了“村企合作、百姓得利”的一个真实写照。
如今,江山市根根生物开发有限公司已名声在外,成为了一家集食用菌生物技术开发、种植、销售于一体的农业龙头企业,先后被授予上海农科院科技成果试验基地、浙江省农业科技型企业、浙江省远程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姜莉勇本人也被评为“衢州市十大远程教育创业致富能手”。目前,公司日产食用菌2吨多,年产值达1000多万元,产品远销长沙、贵阳等地。公司党员也从最先的3人发展到现在的9名,党员队伍在不断壮大,组织基础也在不断夯实。对于未来,姜莉勇充满信心:“要继续加大科技的投入、设备的更新、人才的引进等力度,把企业做大做强,让更多的村民从中得到实惠。”“根根生物”积极把党的组织优势转为化企业的发展优势,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工作的创新之路,更是走出了一条极富特色的腾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