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非公 > 中央 正文

“保生存谋发展”是帮扶中小企业着力点

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举行 全哲洙发表主旨演讲

2012年01月12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全国工商联党组书记、第一副主席全哲洙做主旨演讲。

  据了解,这是全国工商联自2003年以来连续召开的第8次形势分析会。本次分析会由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中国民生银行协办。

  全哲洙在演讲中指出,2011年,虽然民营经济发展遇到较大困难和挑战,但依然展示出蓬勃生机与强劲活力。全国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到去年9月已超过900万家,注册资金总额近25万亿;个体工商户超过3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1.5万亿。内资民营经济去年1-10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达14.2万亿,占全国的58.9%;1-11月出口总额超过5700亿美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国的三分之一。截至去年9月,全国私营企业提供新增就业岗位800多万个,全国近70%的私营企业从事第三产业。民营经济在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三个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哲洙认为,当前民营经济尤其是中小企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29条”、“民间投资36条”、国务院专门出台的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等九项政策措施、工信部编制的《“十二五”中小企业成长规划》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最近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体的中小企业作为实体经济的重要基础,即将迎来大有作为的机遇期。国际市场环境孕育着新的机遇。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各种新兴主导产业的出现,将创造大量发展机会,有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有可能发展成为行业领先的“小巨人”或跨国企业集团公司。文化产业迎来加快发展的新时期。随着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文化产业,一批拥有中国特色的知名民族文化品牌的企业将应运而生。

  全哲洙强调,大力帮扶中小企业是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把“保生存、谋发展”作为帮扶中小企业的重要着力点。要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实施普惠的税收政策。把直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作为紧要任务,将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作为一项长期政策;把引导企业转型升级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发挥好减税在企业调结构、转方式中的积极作用,鼓励中小企业依靠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要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给予有力的政策倾斜。继续鼓励商业银行积极开发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多种金融产品,推动小型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要不断扩大民间投资,发展实体经济。加大对“民间投资36条”的贯彻落实力度,加快制定配套政策,深化投资体制改革,降低部分垄断行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利用市场机制以混合所有制形式促进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的相互融合。要为民营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创造有利条件,加快制定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总体规划,尽快启动海外投资促进法的立法程序,逐步建立企业海外投资服务体系。要切实发挥工商联商会作用,引导商会在帮扶企业解决困难、转型升级、集群发展方面下功夫,努力为商会营造公平、规范的发展环境。

  全哲洙说,破解民营经济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关键在政策,根本在于企业自身。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民营企业顺应形势,提振精神,坚定信心,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一定会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为完成“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大学教授厉以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分别就帮扶中小企业发展、民营企业进入文化产业等主题发表演讲并回答了记者提问。

  会议由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主持。

  全国工商联常务副主席孙安民,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钟攸平,全国工商联副主席褚平、李路、王文彪、刘迎霞,以及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专家学者、民营企业家、驻华使节等300余人出席了会议。(相关报道见02版)

 

  发展中小企业就是发展实体经济

       学者企业家共论2011-2012民营经济形势

  1月11日,在由全国工商联主办的“2011-2012年中国民营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会”上,与会专家针对中小企业转型升级、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以及民营企业如何参与文化产业等方面发表了主题演讲,并且与现场的媒体和企业家进行了互动。

  厉以宁:民营企业要转变经济理念适应新形势

  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在题为《民营企业面临的新形势和经营管理理念的转变》的演讲中表示,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民营经济目前面临的新形势包括:欧债危机、通胀、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在这种形势下,对民营企业来说,就是经营管理理念要发生转变,来适应新的形势,走出一条新路。第一,要树立一种观念,为什么要自主创新?为什么要产业升级?因为只有做到最优才能闯出去占稳脚跟;第二,重视小微企业,小微企业最大的好处在于能够提高社会的购买力,这样才能扩大内需。对小微企业的关照,包括融资问题都要统一考虑;第三,企业要抱团走出去,比如通过成立商会的形式;第四,要巩固和大力发展产学研的结合,把科研成果拿到经济中来产生效益;第五,不能将经营和管理混为一谈,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任何一个好企业必定是管理和经营并重的,经营有时候更重要;第六,要继续改革,要创造更多有助于中小企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侯云春:发展中小企业就是发展实体经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侯云春在题为《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稳中求进的关键》的演讲中表示,发展中小企业就是发展实体经济,因为大部分的有效供给,都是中小企业提供的,中小企业既是扩大就业的主体,又是扩大内需的主要方面。今年国内经济要稳中求进,和发展中小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侯云春指出,2012年的经济形势将是纠结的一年,从外部来看,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欧债危机还在发酵,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增速在减缓。同时,从国内来看,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的压力仍然在增加。在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长的动力哪里来?“我认为很大程度上要靠支持、帮助、促进中企业发展。”

  对于如何促进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侯云春认为,要从内部、外部同时着力。从外部来看,一是要继续加大支持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型企业发展的力度,在税收减免和财政支持方面出台更多的措施,并且不断改进;二是要把选择性为主的政策变为普惠型为主的政策,从直接扶持为主向间接扶持转变,政府可以通过中介组织来支持发展中小企业;三是要由行政化操作向商业化、市场化转变;四是由短期型的扶持向长期型的政策转变,使中小企业能有一个比较好的对政策环境的预期。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需要发展一些分支机构比较发达、‘毛细血管’遍布全国各地的全国性大银行专门做中小企业金融业务,搞微型金融。”侯云春在会上还表示,可以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通过经营体制的改革去解决当前难题。

  王健林:民营企业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引导文化领域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一明确要求必将使中小企业进入出版发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等传统文化产业的渠道更加畅通,发展文化创意、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的意愿更加迫切。

  “文化完全可以做成大产业。从国际上看,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美国的文化产业占GDP的25%,日本则达到20%。2010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1.1万亿元,仅占GDP的2.75%,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全国工商联副主席、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林结合自身企业的情况,谈到自己对发展文化产业的体会。

  在他看来,民营企业可以成为文化产业的主力军。据统计,当前从事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的民营企业达30.2万家,已经占到全部文化企业的95.7%。

  王健林在会上还表示,实践证明,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上大有作为,同时文化产业也为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董文标:今年四大措施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

  “在2012年,民生银行将推出四大举措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针对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问题,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中国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在会上表示,一是今年贷款新增规模的60%支持小微企业;二是加速服务小微企业机构的建设,今年民生银行准备打造100家支行分支机构来支持小企业发展;三是积极向央行争取能够开放专门面向小微企业的特种金融债,为小企业服务的,并且使这种金融债成为常态化;四是针对小商户的贷款,500万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在规模上打五折,通过这些举措来继续推动小商户、小企业更好的发展。

  据了解,民生银行从2008年开始转型,明确提出做民营企业的银行,做小微企业的银行,支持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作出品牌,推动大的民营企业抱团走出去。到目前为止,民生银行针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接近累计5500亿元,余额接近2500亿元,服务的小商户到2011年12月底是45万户。其中65%是流通户,35%是产业链上的小加工企业。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木佳 石俊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