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新闻 > 财经 正文

[财经]

实体经济再成“宠儿”

关键是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银行资金和民间资本进入

2012年03月02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在近日举办的“大转型重塑中国实体经济”高峰论坛上,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科院中小企业研究中心理事长黄群慧呼吁,鉴于发展实体经济已成为未来重大经济战略,中国亟待制订发展实体经济的长远战略规划。这一提法的确让人期待。

  黄群慧认为,从我国国情来看,必须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来推进中国向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的转变,这是中国未来重大经济战略,发展实体经济必然制订相应的规划。实体经济被提到从未有过的高度

  也许是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房地产、金融等虚拟经济脱离实体经济,过度发展膨胀,终将酿成危机。目前,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已被提高到从未有过的战略高度。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报告中明确指出,“要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努力营造鼓励脚踏实地、勤劳创业、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中央为什么此时提出发展实体经济?近年来,以制造业为代表的部分实体经济受到冲击,不少资本转向民间借贷、房地产等市场,“虚拟经济火爆,实体经济艰难”。明确提出把实体经济作为坚实基础,是基于这样的经济背景。

  2012年1月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温家宝称要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坚持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改革导向。温家宝指出,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金融政策与产业政策结合得还不够紧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还不够及时有力。

  温家宝特别强调,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

  明确提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无疑须由金融来保驾护航。这种提法再一次定位了金融与实体的关系。一边是银行利润高得都不好意思说,一边是因为无法偿还高利贷而破产的中小企业。这种冰火两重天的现象的确不是经济发展的好兆头。

  事实上,坚持金融服务于实体,是立足于长远。否则,实体经济空心化,实业萎缩,金融将成为无源之水。据了解,一些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国家,如加拿大、澳大利亚、北欧国家等,不仅经济总体平稳,银行体系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在危机中独善其身。

        钱少利薄实体经济力求转型创新

  其实,我们强调实体经济的基础地位或战略地位时,另一种潜台词是实体经济的地位还没有那么巩固。岂止是实体经济地位不巩固,近几年来,资金逃离实业,民间游资到处兴风作浪,炒房子、囤物质、炒绿豆等等,还有民间高利贷的泛滥,可以这样说,实体经济已被严重抽血。

  资金逃离实业,主要原因还在于实业利润越来越薄。原材料成本、劳动力成本以及资金成本增加三个直接原因导致实体经济利微,而且人民币升值外需减少,订单减少,出口萎缩,同时企业税负较重等,都是制约实体经济的主要因素。“订单大幅下滑,成本却不断上升,钱越来越不好赚了”,一些加工出口企业日子明显越来越难过。

  同时负利率货币缩水,做企业越来越不赚钱,相反,随着房价的攀升,炒房还比做企业赚得快赚得多。股市圈钱、楼市暴涨、高利贷,都让从事实体经济的企业家“无心恋战”。有的实体经济企业,一心想上市圈钱,公司成立之初,就想着以后通过上市来弥补亏损,刻意包装自己。有的企业则热衷于放高利贷,放高利贷比辛辛苦苦经营企业赚钱,有的上市公司甚至不惜将用于实业发展的银行贷款拿去放高利贷。

  实体经营难的同时虚拟经济火爆,又进一步加剧了资金逃离实体经济的速度,这也进一步加速了实体经济的失血,造成了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据有关数据,上半年中国社会融资规模为7.76万亿元,而同期银行新增人民币贷款为4.17万亿元,银行贷款占社会融资规模比例继续降低,而银行外资金已接近全社会融资总量的近一半。

  这一半的资金哪里来?除了一直活跃在虚拟市场的资金之外,相当一部分是从实体产业撤离出来的。这也意味着,实体产业正面临着产业资本空心化的趋势。

  正如浙江省嘉兴市港区管委会主任石云良所说,“当前真正的问题在于产业链的低端,迫切需要靠转型和升级释放更大增长空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依靠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迅速崛起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但随着各种资源约束和成本的上升,作为经济基础的制造业面临着如何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的挑战。

  工信部部长苗圩认为,应抓住技术改造和兼并重组两个重要环节,扎实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苗圩表示,未来将大力推进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质量品牌建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推进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工程。

        如何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

  谈到金融服务于实体,那么,如何确保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呢?目前,尽管银行资金大量滞留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企业等非实体经济,但作为社会融资的主渠道,银行在支持实体经济时不能务虚。

  专家建议,银行应优化信贷结构,抓住实体经济融资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对小微企业和“三农”企业给予大力支持。同时,解决不合理收费和附加贷款条件等问题,缓解企业贷款成本过高的状况。

  银行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有两点很关键,一方面,应打破国有商业银行及大型银行的相对垄断局面,降低金融机构的准入门槛,进一步开放市场。另一方面,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比如大力发展中小金融机构,规范民间借贷行为,为民间融资正名等等。

  专家指出,民间资金如能顺利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并能获得长期而稳定的回报,既解决了民间资金投资出路问题,也让金融企业获得新的发展资金,成为当前中小企业急需的源头活水,增强为实体经济服务的能力。

  当然推进金融产品创新,利于实体经济服务。通过金融创新推进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融资方式的多样化,引导民间资本进入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领域。又如,发展股本融资和产业基金可以强化对经济主体的约束机制,为机构和富裕居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债券融资也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金融租赁、信托、典当行业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资金需求问题,也是各地方因势利导不断倡导发展的。

  近期受到热议的高收益债券,有望为中小企业开辟一条新融资渠道。据了解,高收益债券能够填补国内债券空白,中小企业多了一个融资手段,券商和评级机构多了一个创新品种,还将间接挤压民间借贷的市场份额。

  当然,实体经济发展也离不开股市的融资与风险分担,但健全股市发行、退市和分红制度是关键,只有有了真正的退市、分红机制,才会真正对企业起到优胜劣汰的激励作用。

 [1] [2] 下一页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作者: 何翠云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