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热点 正文

影响力之路: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调查

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调查

2012年04月09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繁华的温州市鹿城区鹿城路上,车水马龙。

  位于40号的和平大厦,是一栋不起眼的写字楼。去年1月18日成立的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就在此安“家”。

  时隔一年,这个被称为“两新党务工作者之家”的红色协会,虽然没有在大门口醒目之处挂出自己的招牌,但却吸引了近500名两新党务工作者加入。

  这个在全国地级市中首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协会,真正的影响力在哪里?

  

嘉利特荏原泵业有限公司党员先锋活动。

 

  “一根筷子”与“一捆筷子”

  走访活动期间,泰顺片组在广泰建设集团召开经验交流座谈会。

  3月19日,温州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年会召开。

  连续几天的降雨还在持续,协会秘书长吴红有点担心会员代表的到会率。“毕竟很多代表要一大早从泰顺、洞头等偏远县赶来市区,天气不好,路上不好走。”

  会议按时举行,会场里也坐满了,吴洪放心了。她说,从这个细节能看出协会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正泰集团党委书记林可夫,身兼两新党务工作者协会会长。

  他告诉记者:“成立协会,就是想为大家搭建起这样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为摸着石头过河的非公党建注入更多新内容。”

  在协会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这样一个表格:两新党建讲师团讲座内容表。

  表上有讲座老师姓名、职务及联系电话,还有详细的讲座内容。像林可夫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新雅投资集团党委书记王仁贤的“构建活力和谐企业的实践和思考”;温州市律师协会党委书记詹振灼的“人本思想是助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等,讲座内容涉及到非公党建的多个方面。这个讲座表由协会发到各会员单位手中,会员单位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自行安排时间,约讲师团老师前去上课。

  林可夫说,协会成立后,联系了一大批两新组织的会员单位,有温州甚至全国有名的大企业,也有律师协会、注册会计师协会等行业组织。但调研中发现,不少会员单位对做好两新党建认识上有不同,能力上有差距,水平上有高低。协会能否搭建一个学习的平台,切实提升两新党建的整体水平?

  林会长其实看准了协会的一大优势——一批既有党建实战经验,又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党务工作者,一批“发展强、党建强”的知名企业。何不整合协会这些优势资源,点石成金,变散为聚,由点及面,使原本单独的党建资源从“一根筷子”转化为“一捆筷子”?

  在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协会于去年9月成立“两新党建讲师团”。10位经验丰富、有较高政治和理论水平的两新党务工作者受聘。

  林可夫、詹振灼还有康奈集团党委书记陈增鑫、仪邦集团党委书记陈如奏等会长、副会长成为讲师团成员。

  “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准备讲稿和讲课都是利用业余时间。”身为协会副会长的陈增鑫告诉记者,他曾到温州鹿城区双屿街道上党课,前后共去了8次,有7次是晚上,还有一次是星期天,主题是“如何关爱农民工心理健康”。

  陈如奏的讲稿是针对企业文化的,结合自己从事多年非公党建工作的经验,谈企业文化创新给企业带来的活力。

  “林会长,这两天能不能抽空来下,看看我们的党员服务中心?”

  采访时,林可夫接了这样一个电话,这是温州巨一集团董事长兼党支部书记李爱莲打来的。这几天,巨一集团党支部正忙着筹建党员服务中心,邀请林可夫去指导。

  张伟兴去年6月来到双屿街道担任党建指导员,这里辖区企业1400多家,如何有效地把党建工作开展起来,张伟兴心里没底。

  与协会沟通后,林可夫亲自上门,多次到双屿街道调研,并给党务工作者讲课。

  林可夫到正泰前,曾任温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讲师团成立后,他先后去过温州注册会计师协会、浙江平宇律师事务所等多家单位讲课。

  “有理论高度,还能结合企业实际,深入浅出,形象、易懂。”双屿街道党建指导员张伟兴评价林可夫。林可夫还被聘为街道党建总顾问。

  奥康鞋业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黄渊翔是协会的常务理事,经常参与协会组织的活动。“每次活动都是一次思想碰撞,尤其是理论方面帮助很大。”他还向协会预约,希望讲师团能安排到奥康去讲课。

  林可夫认为,讲师团是协会打造“红色学习平台”的一部分,它扣牢会员单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两新党建的实践及存在的问题等,确定不同的专题,开展送党课上门活动,扩大了协会和两新党建工作的影响力。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谢庆梅 万梦秋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