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指导员!
本刊实习生 朱诗意
“厚着脸皮”敲门
![]() |
陈钦周
“你好,我是乐富智汇园的党建指导员陈钦周。”这句话,从去年3月到7月,陈钦周已经记不清自己说了多少遍。
乐富智汇园位于杭州市祥园路28号,北部软件园内,由浙江泰普森(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占地4.2万平方米,12幢楼宇分布其中,目前有140多家企业入驻园区。
陈钦周3月份来时,这里只有一个党支部——乐富投资公司党支部,有5名正式党员。
“140多家企业,肯定党员不止那么几个。”陈钦周带着乐富投资公司党支部的两名党员,组成了“三人摸底小组”,制作了党员调查表格,就开始一家家跑企业敲门了。
“有时候企业以为你是来推销东西的,一开始对你很警惕;有时候老板不在,那就得再跑几趟;还有很多时候,一句‘没有党员’就把我们打发出来了。”陈钦周说起当时的情景,笑言秘诀就是要“厚着脸皮”,一趟趟多跑,磨嘴皮子,讲道理,时间长了,终归有效果。
陈钦周认为,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服务企业的角度,多为企业实际情况考虑,而不是命令式的”。
跑了5个月,陈钦周摸清了园区的党员数量,“101名,不过大多数组织关系都不在园区。”陈钦周顿了顿说,“要说服他们转组织关系更难,但是组织关系不转过来,园区党支部就建不起来,后续活动就难以开展。”
杭州捷瑞空气处理设备有限公司有6名党员,陈钦周上门跟老总谈转组织关系,老总说公司可能马上要搬迁了,不想转过来。陈钦周就一次次上门,“最终,他们老总还是被我说动了,有四名党员转到了园区。”
陈钦周跑得每家公司几乎都知道他了,远见旅游设计有限公司的老总杨向华主动找到他,要求在他们公司建立一个独立的党支部。“别人主动我们更要积极了。”陈钦周说,“远见的党员特别多,最终转过来了12个。”2011年6月,远见党支部正式成立,这是陈钦周组织建起来的第一个党支部,他特别有成就感。
随着不断有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园区,一个个党支部陆续建了起来。
“陈指导员年纪那么大了,还一个个去跑、去谈,有些人的组织关系,都还是陈指导员跑到人才市场去转过来的。”乐富智汇园党总支副书记陈光说。“反正也方便嘛,这有什么好说的。”陈钦周在一旁连忙说道。
2011年11月,乐富智汇园党总支成立,下设十个党支部,共有44名在册正式党员,60多名流动党员。“有些企业党员数不够,我们就采取就近原则将几个企业的党员组织在一起组成联合党支部。”陈光说,“这些我们都不太懂,全是陈指导员一点点教我们该怎么做的。”
陈钦周还帮助党总支建立、规范了各项制度:QQ群管理制度、三会一课制度、党建工作联络员制度等;又主讲了乐富智汇园的第一次积极分子培训班:“第一期有9人参加,第二期又快开始了。”
支部建立了,组织关系理顺了,陈钦周还是没有闲下来,有党员多次没参加会议,他又跑上门去找人面谈。谈了多次,陈钦周越来越清楚,在非公企业搞党建一定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第一考虑要素。“我们开会全都放在中午,这样才不会影响企业正常工作。”
最近,乐富智汇园党总支成立后组织的第一次大型活动“党员书画摄影展”就快要进入最后的评比了。“好多老总都跟我说,原来没发现哈,公司里还卧虎藏龙啊。”在展示厅里,陈钦周兴奋地拉着记者四处转悠,“你看这字,多漂亮,我们还要多搞这样的活动,发现人才。”
![]() |
创意园里“创意指导”
![]() |
熊长发
熊长发就要离开丝联166文创园了,他对如迷宫般的园区小道已经熟了于心,带记者走进绿澜服饰有限公司,美丽的老板郑碧红走了出来:“熊指导员,你走了也要多回来看看哦,我们这个党群工作站全靠你建起来的。”
斑驳的红砖瓦墙,错落有致的工业厂房,纵横交错的管道,墙壁还保留着各个时代的标语,“丝联166”创意产业园区是由原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的旧厂房部分改造而成,共有50家小企业入住其中。
“经过摸底后,我发现这里党员数并不多。”熊长发说,他来的时候,这里的党组织关系已经很清楚了,园区共有三个党支部,全部下设于小河街道两新工委。
党员数不多,但是这里的每个人都很有才华,文化资源丰富,那怎么开展党建工作呢?熊长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那段时间,我们两个老是凑在一起商量。”丝联166文创园区党群工作站站长、杭州丝联实业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陈鹤华告诉记者。
最终,他们琢磨出了一个能够很好地整合各种资源的党做法——建立党群工作站,找园区的人担任站长、副站长,盘活整个园区的党、工、青、妇各种资源。“你看,我们现在党群工作站有7名负责人,5名党员,2名团员。”熊长发指着园区党员服务中心里的照片说。
这个服务中心,也是熊长发想办法争取来的,在创意园区的一角,大大的玻璃窗,由杭州丝联实业有限公司出钱。“这两个书柜还是社区工会送的,妇联和团委送来了书籍和运动器材,组织部还专门下拨了1万元的活动经费。”熊长发笑着说。
2011年11月23日下午,丝联166党群工作站在园区党员服务中心正式成立。“这几名副站长,都是熊指导员和我去谈来的。”陈鹤华说。
“像郑碧红,我就跟她谈了好多次,一开始她会觉得可能是加重了工作负担,但是后来我们邀请她来做讲座,还有媒体来采访她,对她企业的发展很有好处,她就很乐意接受这个工作了。”熊长发说,“建立党群工作站,就是要借园区原有的人才力量,整合各种资源,让他们觉得这个工作是对他们自己好,慢慢由被动去做变为主动去做。”
“有了这么一个平台,这么一个场地,我们常常就可以聚在一起聊一聊,谈谈园区的事情。”党群工作站另一位副站长寿立靖说,他是大地建筑事务所(国际)杭州分公司结构部主任。成为副站长后,他就主动提供公司里的一块空地给园区党群工作站搞活动。“我们在一个园区里,本来都不认识的,这下成朋友了。”
现在,党群工作站正在同步开展两项活动,“创业故事征集”和“企业风采展示”。
“在企业搞党建绝对不能是花架子,要能切切实实为企业服务的。”熊长发谈起一年的工作经历说,“我们要在园区醒目的地方建一块企业风采长廊,这样任何人一进来就能了解企业状况,把我们园区推出去!”
□“四大员”不简单
近年来,我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蓬勃发展,党组织组建率不断提升,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由于党务人才的匮乏,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相对于机关、社区、学校等传统领域还有所滞后。针对这一现状,区里从党政机关退居二线的党员领导干部中挑选综合素质好的同志到部分非公企业担任党建工作指导员。他们帮助派驻企业党组织理清思路、强化措施,协助指导企业党组织更好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证党和国家政策在企业的贯彻落实;在从事党建工作之余,他们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协调企业内外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促进企业发展和党建工作互促共赢。可以说,党建指导员努力当好了区委区政府政策的“宣传员”,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信息员”,稳定党员职工思想的“辅导员”,创新企业党建工作的“技术员”,真正成为了企业主和企业党组织书记的好帮手。
——杭州市拱墅区委常委、组织部长 李炜
我们是朋友
![]() |
冯宪沂
华浙大厦党建指导员冯宪沂前段时间刚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住了四天院就出院了,回到华浙大厦继续工作。
“我本来瞒着他们,结果被他们知道了,还来看我,真是不好意思。”冯宪沂讲话语速很快。
他口中的他们是拱墅区米市巷街道半道红社区党委的工作人员们。冯宪沂在社区有张办公桌,这一年来,他培养了好几名年轻的党务工作者。“年轻人好学,接受能力快,就是党建知识薄弱点。”
在采访过程中,冯宪沂多次说自己“没做什么”,最多就是个“穿针引线者”——在楼宇与社区、社区与区组织部之间。
不过半道红社区书记陈冰一可不这么看:“冯指导员帮我们建立了社区第一个楼宇支部——华浙大厦联合党支部,后面各个楼宇支部建立起来就很顺了。”
与其他党建指导员一样,冯宪沂也对楼宇状况进行了摸底,直到现在仍可以很快说出:“46家企业,其中24家是非公企业,一共有18名党员,但是组织关系都不在这里。”
也是一次次上门,一次次找企业主谈,最终,2011年6月14日,华浙大厦联合党支部成立,共有五名党员,活动室设在位于15楼的地金永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业务部经理俞萍任支部书记。
冯宪沂说他不把自己仅仅看做是党建指导员的身份:“我们是朋友!”
支部组织委员孙龙说自己有次打电话向冯宪沂咨询一个拱墅区事业单位考试的事情,“冯指导员当时也并不清楚,谁知道他马上帮我去打听,第二天一早就给我回电话。”
“社区想要在蓝天大厦旁边建一个健身园地,不过没有器材。冯指导员就主动来找我,说他可以找文广新局支持,就这样给我们提供体育器具。”陈冰一顿了下,又说,“这本来根本不是他的工作。”
“他的电话我们都有,我总是时不时要去打扰他。像这次发展党员流程,冯指导员耐心地从头到尾给我讲了一遍。”俞萍说。
“我们的工作要靠企业主支持的,所以我们不能干扰企业生产,不要每天来找他们,帮他们把基础工作做好,他们有什么不懂的地方给他们指导一下,其他就要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冯宪沂身上还留着23年当兵岁月的豪爽。
最近,俞萍就主动提出了一个想法:可以把社区几个楼宇的支部联合起来认识一下、搞搞活动。“你看,他们不是做得很好嘛!”冯宪沂在一边笑着说。
走到大厦大厅的时候,冯宪沂盯着大厅两边的空地,突然转头跟陈冰一说:“我觉得这里还可以放两个书柜,搞个图书角,员工们空了可以来这里放松一下。”还没等陈冰一开口,他又接着说:“你放心,这个交给我来办。”而此时,因为身体原因,冯宪沂已经不再担任华浙大厦党建指导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