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基层书记 正文

非公党建“探路人”

2012年06月01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党代表风采

  从军工企业干部转型为非公企业专职党务工作者,他推行党建工作项目工作法,带动146名党员成为生产骨干、技术能手;他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2011年公司党委被中组部评为重庆民企中惟一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他本人也当选为市第四次党代会党代表。

  近日,在秋田齿轮公司党委办公室,党委专职副书记贺永林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转型”经历。

  52岁应聘专职副书记

  2006年2月,从湖南一家军工厂厂长位置上退居二线后不久,52岁的贺永林走进秋田齿轮公司人力资源部,应聘党委专职副书记。

  为什么选择到民企干专职党务?贺永林说,自己1977年入党,曾经在国企干过多年党务工作,“总想把这些经验再用起来,多尽一份党员的责任。”

  贺永林回忆,当时的面试官是公司副总经理、党委书记李登平。“李书记坦白告诉我,在非公企业干专职党务工作,队伍建设、组织生活都不像国企那样规范,受重视程度也比不过生产销售部门。” (下转6版)

  贺永林的回答让李登平印象深刻。“他听完点点头说:‘我晓得,干工作总会有问题,想办法解决就行。李登平说,他顿时对这个中等个子、沉稳笃定的国企老干部多了份信心,“虽然年龄大了点,但绝对是踏实干事的人。”

  之后一段时间,贺永林主动和公司里40多名党员、各党支部书记联系聊天,了解他们对党建工作的看法。

  收集的情况并不乐观。贺永林回忆,支部书记都直言“干党建不如抓生产”,不少党员也说,开开会、读读报的传统党建方式,很难在班组、车间博得关注。

  贺永林陷入深思非公企业更注重执行力,更强调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如何将党建工作与非公企业经营有机融合?

  (小)项目工作法为非公党建破题

  经过反复思考,贺永林提出搞党建“项目工作法”,即把党建工作具体化为一个个生产经营项目落实,充分调动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先争优积极性,使党建工作与企业生产经营“同频共振”。

  原任三分厂厂长、第三支部书记的杨远明,至今记得2006年底的一次“挑战”为提高产品质量,打开欧洲市场,当时三分厂改计件方式为生产线作业。但一些工人担心影响收入,抵触情绪很大,“职工牢骚满腹,不少人声称要撂挑子,部分管理人员也有质疑。”

  杨远明说,关键时刻,第三支部果断将任务确定为党建工作重要项目,“以组织名义要求共产党员带头,20多名党员齐刷刷站出来,加班加点建起第一条生产流水线。”

  第二个月,这条新生产线产能同比提高23%,成本下降26%,职工月收入增加了15%。杨远明感慨道:“贺书记提的党建‘项目工作法’确实管用,既激励党员,又有力推动生产,让所有人服了气。”

  之后,大渡口区委组织部在调研秋田探索的基础上,提炼出党建“项目工作法”经验,目前已向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推广。

  (小)“非公企业党员也觉得光荣”

  1997年,老党员张颂贵因原单位破产,进入秋田担任机修钳工,“说实话,开始只想找个饭碗。虽说公司1998年就成立了党组织,也没觉得党员和其他人有啥子区别。”

  但随着公司党建工作的逐步深化,张颂贵慢慢察觉党员身份的重要性,“有重要任务和技术难题,党员都会冲在一线,很多关键岗位首先也选党员上。”

  张颂贵很为之自豪,不大爱说话的他也在机修车间里干得更加卖力。身为老技师,他传授技术从不藏私,全公司的机修工一大半是他的徒弟,“我没得别的本事,多传授点技术,也算履行好党员职责。”

  去年,年过六旬的张颂贵被评选为全市优秀共产党员,他为此兴奋了好几天。他说:“进了非公企业,党员还觉得光荣,多亏贺书记工作抓得好。”

  如今,秋田公司的党员人数已从6年前的40多人增至140多人,去年又有90名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贺永林的“探路”并未停止。去年夏季,他去胜利油田参加党建工作现场会后,又提出在全公司8个支部设立创新工作室的思路,“秋田近年来发展了不少新党员,他们年轻、有创意,设立创新工作室,有利于吸引新党员集合起来,共同为企业技术创新献计出力。”

  在第八支部创新工作室的墙上,贴着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始人亨利·福特的名言:“不创新就灭亡。”“搞非公党建工作也得牢记这句话,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发展。”贺永林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重庆日报 作者: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