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区创建市“两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区工作正式启动时,区委书记胡际权提出:“要用3年左右时间,精心打造展现永川‘两新’组织特色的党建工作示范区。”
为实现这一目标,永川区委严格按照“夯实基础,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总体工作思路,大力实施目标驱动、示范带动、帮建推动各项工作,“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连续3年获全市考核特等奖,“三建三有三提升”党建模式得到市领导肯定,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获中组部调研组高度评价。
强基础
目标管理引领机制创新
永川区坚持以创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区为第一目标,通过目标管理,突出体制机制,有效推动“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扩面提质增效。
注重理顺体系,构建四级管理模式。在区级层面,成立区委两新工委;在镇街层面,成立23个镇街两新党委。在工商分局设立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隶属区委两新工委,负责指导全区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的党建工作。初步构建起区委-区委两新工委-各镇街两新党委、非公经济组织党委-“两新”组织四级管理模式。
在实行层级管理的同时,区委两新工委直接管理渝西矿业集团党委等12个“两新”组织党组织。通过典型在直属党组织中率先树立、载体在直属党组织中率先探索、经验在直属党组织率先形成的“三个率先”工作模式,实现“抓点促面、影响一片”的宣传效果。
树标杆
典型示范引领管理创新
永川区坚持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城为载体,突出“市级示范抓提高、区级示范抓规范、镇级示范抓基础”,积极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目前,全区三级示范点已达到207个,其中,市级示范点12个,区级示范点57个,镇街(园区)级示范点138个。
建立完善示范点联系制度,组织207个示范点与168个非示范党组织、157个未建党组织的“两新”组织开展交流、联谊、互助等结对帮扶活动200余次,帮助建立活动阵地23个。先后组织20余次“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点观摩会、现场会,示范点党组织建设影响和带动了全区“两新”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
抓载体
帮建模式引领组织创新
永川区坚持以开展“帮建活动”为具体载体,健全帮扶帮建机制。通过部门联动、机制推动、政策带动、模式创新等方式方法,有效提高了“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面。
实施“五步排查法”,规范帮建程序和方法。通过划分责任、查询信息、核实情况、制编台账和联系跟踪5个工作步骤,对500余个尚未建立党组织的非公经济组织进行逐一排查,查找出流动党员、隐性党员167名,确定帮建对象100余个。
实施“五个一工作法”,建立跟踪联系机制。即帮建人必须每周与所负责帮建对象电话联系1次以上,每月实地走访1次以上,每季度和业主面谈帮建工作1次以上,每年必须联系帮建对象发展党员1名以上,每年必须帮建党组织1个以上。
推行多种组建模式,确保帮建工作效果。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1+X”模式建等方式,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面。截至目前,永川区已成立“两新”组织党组织37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72.52%,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达50%。全区共选派290名党建指导员,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重实效
争创活动引领作用发挥
永川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陈智说,把“两新”组织党组织建起来是第一任务,让“两新”组织党组织“动起来”是更重要的任务。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永川区“两新”组织不甘落后,主动实践,探索形成的“积分评星、记实考核”、“三亮三比三评”被中央创先争优活动办公室予以推广介绍,其中,“积分评星、记实考核”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优秀案例。
“积分评星”量化创先争优标准。将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内容分别细化为58项和48项具体指标,党员每完成一项指标即获得相应积分,并在每年“七一”前根据上年度积分情况进行星级评定。
“七步评议”细化创先争优程序。将“一讲二评三公示”细化为“一诺二践三讲四评五比六示七议”7个步骤,通过“一日一记实、一月一评价、一季一评议、一年一评比”,把日常考勤、年度考绩、民主测评和民意调查有机结合,积极引导“两新”组织党员在“两新”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
“三亮三比三评”深化创争成果。积极引导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中的“两新”组织党员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先后开展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活动100余次,设立党员“示范岗”、“示范门店”、“示范窗口”、“示范车”等500余个,开展服务对象评议、党员互评、领导点评“三级评议”120余次。
党建凝聚力量,党建促进发展。截至2011年底,永川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57亿元,实现GDP总额380.2亿元,占全区GDP总额的67.6%,较2010年增幅为21.8%。
三建三有三提升
创新工作模式激活“两新”党建
如何使党的理念成为引导“两新”组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方向,让党组织和党员成为“两新”组织发展壮大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何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有效性,让“建起来”的党组织真正“活起来”、“转起来”,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核心?永川区以“工委建在园区、党委建在镇街、支部建在协会”、“组织有位、党员有为、工作有效”和“提升思想共识、提升整合能力、提升统筹水平”为主要内容,积极推行“两新”组织党建“三建三有三提升”工作模式,走出了一条适应“两新”组织特点和规律的党建工作新路子。永川“三建三有三提升”工作模式得到中组部肯定,并在党建研究内参上予以推介。
理顺管理体制
创新“三建”覆盖模式
针对辖区“两新”组织类型多、规模小、分布广、党员流动性较强、党组织隶属关系及管理层次不够清晰等问题,永川把“工委建在园区、党委建在镇街、支部建在协会”,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初步形成了“工委建在园区、支部进入企业、小组跟随项目”、“党委驻在镇街、支部建在企业”、“支部进入协会、小组分设企业”等一系列分层、分类、动态的组织管理模式。
在“两新”组织相对集中的凤凰湖工业园、港桥工业园和三教工业园,分别组建园区党工委,统一领导和管理园区内的企业党组织。对园区内已落户的企业,采取“专人指导,帮助建党”的方式,由园区党工委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助建立党组织;对园区内在建企业,采取“输入党员,推进建党”的方式,设立项目党小组。目前,已先后在3个园区建立企业党支部27个、项目党小组17个,覆盖率达100%;成立23个镇街两新党委,把区域内所有“两新”组织纳入建党范畴,统一考虑组织设置、党员培养发展和教育管理工作,统筹开展党组织活动,推进党建资源的横向整合。对相同行业或相近行业的小型“两新”组织党组织,依托商会、行业协会、专业市场党组织等进行统一管理。
增强工作实效
创新“三有”方式方法
创新方法,让“组织有位”。创新工作方法,促进“两新”组织与党组织的良性互动。党组织积极参与企业董事会决策、参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企业为党组织开展活动创造条件。推行党组织班子和行政班子“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制度,全区420余名“两新”党组织班子成员中,有82.7%进入本级行政班子担任职务,凸显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
突出重点,让“工作有效”。坚持物色一批有影响的党务干部、培育一批有热情的骨干党员、凝聚一批求进步的先进员工、建设一批能带动的示范单位“四个一批”,让“两新”组织建起来的党组织真正“动起来、活起来”。采取“派”、“选”、“聘”、“挑”、“招”等办法,选派了290余名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到“两新”组织担任专职党组织书记或党建指导员,将23名党性强、理想信念坚定、有奉献精神的行业协会优秀党员推选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上,将73名有开拓创新意识、适合承担党建工作的优秀党员业主选配到党组织领导班子中。
搭建平台,让“党员有为”。搭建区域管理平台、电化教育平台、作用发挥平台“三个平台”,充分发挥党员在推动“两新”组织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依托镇街两新党委,理顺党员管理关系,初步形成了“关系在企业、活动在区域”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通过永川党建网、“12371”、企业局域网等平台,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从单位封闭式向区域开放式的转变。通过创建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志愿服务队、义务宣讲队,开展主题实践、技能比武、承诺服务等活动。
促进互动融合
创新“三提升”工作理念
消除误区,提升思想共识。通过上门走访、定期联谊、邀请业主参加区域相关活动等方式,倡导“发展共赢”,消除“政党活动会影响经营发展”的误区。通过组织培训、座谈、调研、工作交流、日常访谈等形式,倡导“有为有位”,消除“党组织在‘两新’组织没地位”的误区。通过在“两新”组织中推行党员招录优先、培训优先、升职优先,搭建党员展示平台、参与党员职业规划、帮助党员业务进步,消除“党员身份影响个人业务发展”的误区。
围绕发展,提升整合能力。围绕促进“两新”组织发展,整合区域党建、群团组织、企业文化“三个资源”;通过结对共建、互帮互促等活动,推动区级部门党建资源向“两新”组织有序流动;把“党群组织一体化”作为开展“两新”组织党的工作的重要抓手,做到组织建设、工作谋划、发挥作用“三个同步”,着力构建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工作格局,为党组织的组建创造条件。
服务大局,提升统筹水平。以“突破资金短缺、消费紧缩、产能过剩瓶颈,确保企业在发展中资金不断链、生产不断线、销售不断档”为重点,在员工中开展节能降耗、挖潜增效、献计献策活动,为全区中小企业争取贷款支持12.01亿元,实施技改项目129项。以提升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的水平为重点,引导全区129个规模以上“两新”组织与173个村联建党组织,实施“支部联建、承诺联动、服务联线”行动,开展共建活动500余次,解决就业岗位2000余个,提供帮扶资金1300余万元。
渝永建设:“诚信”党建给力“文化强企”
重庆渝永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建筑、房地产开发、百货、劳务等行业的综合性集团公司,下设6个子公司。公司党总支以提升“品牌信誉”软实力为目标,积极实施“诚信管理”,将打造非公党建“诚信”品牌与建设“诚信”企业文化融为一体,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该公司被评为“重庆市AAA诚信建筑企业”。
近年来,渝永建设公司深入开展“人人讲诚信”主题实践活动,以诚信党建品牌建设带动企业诚信文化品牌建设。先后举办诚信教育职工书法绘画展、“和谐家庭、幸福伴侣”大赛、诚信格言和诚信故事征集,开展了“诚实与我同行、守信从我做起”万人诚信承诺签名活动。同时,将主题实践活动由工作区向生活区、家属区延伸,开展“倡导诚信新风、共建文明家园”等活动。围绕诚信建设目标,公司建立了全员诚信卡管理制度、进出员工诚信跟进制度、全员诚信奖惩制度等诚信管理机制。进入员工必须亮明政治身份,一旦发现隐瞒现象予以辞退或组织处理。对离职员工实行诚信卡跟送制,将诚信卡跟送到转出地,很好地解决了流动党员的管理问题。推行失信相关人员约谈教育,对讲诚信的部门和人员给予奖励,形成了诚实光荣、守信受益的良好氛围。
活动中,党员率先垂范,示范带动给力。党组织和党员围绕诚信管理公开承诺,党员立足岗位践行承诺,并组织职工和服务对象评议承诺事项完成情况。结合全区创先争优积分评星活动,实施党员诚信示范积分评星机制,并将评星结果纳入诚信卡管理。
“诚信党建”给力企业诚信文化建设,为企业赢得了良好信誉,推动了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渝永建设公司连续9年获评全市“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连续6年进入全市乡镇企业50强排行榜,连续6年获评全市“建筑业先进企业”,连续5年获评全市“明星企业”。
吊水洞煤矿:项目党建助推企业发展
永川区吊水洞煤矿党支部积极探索实施项目党建,着力发挥支部党员在矿区重点工作中的先锋作用。即年初将本年度的重点技改项目、生产任务进行分解落实,由党支部成员和党小组组长进行认领,结合党员岗位和意愿组织人选组建成党建项目攻坚小组,具体承担项目工作。今年,支部书记带领项目党小组认领“风镐放炮落煤”这一项目后,先后在井下进行了30余次调研试验,召开多次小型项目分析会,论证原先手采落煤方式存在的问题及风镐放炮落煤方式的可行性和操作工序。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终于成功完成这一项目,实现节约劳动力三分之一,提高工效一倍以上,受到业主和员工一致好评。
通达运输: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
永川区通达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下设机关、客出、物业、装卸、退休5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00名。近年来,公司党委以创建共产党员示范企业为目标,教育引导党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公司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的良性循环,各项经济指标、经济效益逐年攀升。
强化党员职工思想政治教育。公司党委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党员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学习、考勤、补课等制度,规范学习内容和形式。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员学习会,与安全会、生产会、财务会一并召开,组织学习党的有关文件精神和业务知识,做到党员学习与业务工作两不误、两促进。
开展党员示范岗创建活动。公司党委结合实际开展了党员示范岗、党员示范车、工人先锋号、文明示范岗等创建活动,不断增强公司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持每年开展党员民主评议,对评选出的优秀党员进行表彰。目前,在客运支部设立“党员示范岗”7个、“文明服务示范岗”4个、“优质服务示范岗”5个,在永川至珠海超长线客运班组设立了工人先锋号,在装卸支部设立了“文明装卸、优质服务班组示范岗”和“文明装卸、优质服务个人示范岗”,在修理厂设立了“创先争优文明示范岗”,在全公司形成了人人创示范、人人争当示范的良好局面。
厦坤建设:着力营造企业特色文化
重庆市厦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坚持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以先进的企业文化鼓舞士气、凝聚人心。加强党建阵地建设。在集团公司设立党建学习园地和宣传展板,制作了创先争优公示栏、党务公开栏、党建宣传橱窗等,定期更新,营造浓厚的党建氛围。创办了《厦坤之声》内部宣传刊物,及时反映集团公司党建及业务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效,增进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目前已办刊11期。成立了永川诗词学会厦坤集团分会,发展会员7名,党委书记、董事长许后荣亲自作词,在永川诗苑上发表,为企业员工作出了表率,在企业中掀起了学文化、学创作的热潮。
2012年1月7日,公司又正式成立了重庆市厦坤文化影视艺术团,集团党员积极带头参与,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各类编排活动。在公司成立40周年庆典活动之际,集团公司党委将党员和员工自创的诗词、谱曲编排成男女声对唱、歌舞秀等节目,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2009年,集团公司党委被评为重庆市“两新”党建市级示范点,并连续3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
箕山电煤:“活力工程”强化党员教育管理
永川区箕山电煤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原煤生产销售为主要经营范围的企业,现有职工610人。公司党委成立于1976年,现有党支部5个,党员105名。近年来,公司党委着力实施“活力工程”,有效激发了公司党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建立党员“两在前三优先”制度。要求党员切实履行义务,危重任务冲锋在前,服务职工奉献在前。在内部管理上,实行党员培训优先、加薪优先及升职优先,引导党员履行义务。目前,公司党员在管理、领导岗位的有38人,占党员总数的36.19%。
“走出去、请进来”开展学习活动。先后邀请区委党校、区安监局、区煤管局有关人员到公司进行党性作风、企业经营、安全生产等方面培训,仅今年培训就达20余次,参训人员达1000余人次。开展特色培训活动,针对采掘人员,组织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对设备维修人员组织开展技术练兵活动。先后组织了篮球比赛、读书演讲比赛等活动。通过强化学习,公司党员业务技能明显提升,目前,有专业技术职称的党员16人,占党员总数的15.24%。
开展党员示范活动。在矿井生产区、维修车间等一线岗位设置了“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安全示范岗”等,通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企业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