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他故事 正文

王晓荣:首席技师成长记

2012年08月13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王晓荣,陕西省西北一棉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细纱车间工人,陕西省首席技师,先后获得“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纺织工业劳动模范”、“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声音

  一粒种子,只有深深地根植于沃土,才能生机无限,而一名员工,只有置身拼搏创业的氛围,才能蓬勃向上。这次获得“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我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在下一步工作中,我将继续保持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未来的道路上执着前行,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单位和社会。

  6月28日,王晓荣走进人民大会堂,领到了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证书。当金光熠熠的奖牌贴在胸前时,她的脸上绽出了幸福灿烂的笑容。

  然而,又有几人能够了解,她这笑容的背后21年辛苦付出。 

  一定要当纺纱状元

  上世纪90年代的纺织行业风生水起,发展迅速。那时西北国棉一厂职工工资高、福利待遇好,很多人羡慕不已。报名那天凌晨4时,前来报名的人,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年仅17岁的王晓荣端着小板凳,在寒风中整整坐了五六个小时,考试合格被分到细纱车间。

  从最初的拔纱管、接纱线头、学掐头开始练习。一秒钟几千转的纺纱锭子快速旋转发热滚烫,要快速将指头一样粗的纱管拔出。

  8个小时来来回回,王晓荣不停练习,手掌、指尖的表皮红肿脱皮、灼热难忍,一层一层脱落,她没有放弃。练习分解动作,学掐线头,常常一弯腰就是三四个小时,她不厌其烦。

  3个月后,王晓荣在新工比赛中,以60秒接完10个纱线头的好成绩,成为同批新工中第一个独立上车顶岗者。

  第一次单独上车顶岗,王晓荣看管4台车共1600个锭子。站在纱车嗡嗡、银丝飞绕的三尺弄档里,她忽然不知所措。动作不连贯,引纱引不出,找头找不着,还老打绊子,乱得一塌糊涂。

  倔强的王晓荣开始了对自己近乎“魔鬼式”的训练:手指磨破了,敷上创可贴接着练,常常是旧伤未愈又添新伤,本来光洁细嫩的手也结了厚厚的茧。她白天跟着师傅学,晚上回家用心揣摩技术中遇到的问题,不断学习理论知识,熬夜到凌晨一两点那是常有的事。

  争强好胜的王晓荣用心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好的技术不仅仅是把断头接上,还要有科学的巡回路线与方法。

  在一台工作车上拔纱管、挂钢丝圈、插管子、绕纱钩、掐头、接头,来回清理走一趟下来200米,王晓荣负责4台车、1600个锭子的看管任务,来来回回要走40多公里。

  这个距离相当于从咸阳步行到西安将近一个来回。

  “技不惊人誓不休”,王晓荣在总结自己包卷粗纱经验的基础上对原有包卷粗纱方法进行了改进,从而创新出一种高质量、高效率的包卷粗纱方法——单手分丝包卷粗纱法,该方法把原来包卷粗纱时的双手分丝改为单手分丝。优点是包卷一个粗纱可以节约一秒左右的时间,而且包卷质量好,包卷五个粗纱至少节约4~5秒的时间,经过反复验证已被推广应用。

 [1] [2] 下一页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高怀军 李桦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