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他故事 正文

贺根:理科男当“牛倌”

2012年08月13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90后的“民生”愿望

  虽然还未到“丰收季节”,但对自己养牛的盈利前景,贺根已经心中有数。按照贺根的预计,今年年底,这批牛出栏价值将达到80万元,除去购牛成本、草料、防疫管理、人员工资、水电费外,纯收入不低于15万元。

  贺根养黄牛的理想,绝不是“仅让自己先富起来”。

  与大别山深处其他山村一样,覆钟地村一半以上的人常年在外打工。村支书贺爱林形象地介绍:在江苏江阴市新桥镇,不用找,走错了路都可以遇到老乡。“我就是要带个头,让家乡的年轻人看看,回农村也可以有番作为。”贺根说。

  其实早在大学期间,贺根已经初入“商海”。他发现,每到节假日,学校里有不少罗田、浠水、麻城等黄冈籍的学生,回家都要到城区客运站乘长途车,并不方便。于是,贺根便联系黄冈的一些客车老板,将车开到位于东湖高新区的学校,让同学们“包车”回家,自己则做起了中间人,赚取票面上的一点差价,一年下来,竟赚了一万多元,一下子解决了自己的学费和生活费。

  此外,贺根还在阿里巴巴注册,当起了“板栗大王”。他先将罗田当地的板栗经销商,都变成自己的“货源”,随后在网上发布信息,吸引外地客户。一年下来,他竟然销售了上百吨板栗,虽然获利不多,但贺根却收获了更强大的自信心。

  怀抱着创业梦,贺根挨家走访打工回来的乡亲,寻找“同盟者”:“我一个人养1000头牛很难,100户养就很容易。”“我们要创自己的品牌,在大中城市建连锁店。”“我们可以让大别山小黄牛走进全国各大超市。”

  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激荡着平静的山村。在外做了12年服装生意的余科准回来了,投资20多万元,养了30多头牛。“我是务工的农民,既然像贺根那样高素质的大学生,都能回来养牛,不怕脏,不怕累,那我这样出去打工的农民,更应该有勇气回乡创业。”余科准感慨地说。

  很快,贺根的身边就集结了37个养牛户,养殖规模达到780头,已经初成气候。贺根便开始谋划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有了合作社,不仅可以低价团购饲料、小牛和设备,降低养殖成本,还可以规范养殖技术标准。

  贺根为合作社取名“民生”,寄托了他的两个朴素愿望:一、依托合作社,带领家乡父老创业、致富;二、为社会提供绿色原生态的健康食品。

  下一步,贺根还想注册属于他们养牛合作社的品牌。他原想注册的商标是“大别山土黄牛”,但当他赶去罗田县工商局注册时,却“不幸”地被告知,该商标已经被一个襄阳人“抢注”了。尽管有些沮丧,但他依然笑着说:“不管商标叫什么,最关键的还是先脚踏实地,把牛养好。”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谭新杰 李光正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