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盟”的力量

2012年12月0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开展“双强讲坛、红领论坛、英才沙龙、红船微生活、双强实践团、联盟爱心站”等活动,嘉兴搭建了一个发挥企业党组织间的互补优势,实现抱团发展;促进企业和服务部门的对接,实现合作共赢的载体

一名报名的党务工作者与街道招聘人员谈得兴致正高。  

  “抓党建虽然不能解决企业生产成本问题,但是能激发一个人的工作热情,可以把普通员工培养成一个有思想、有理想、有信仰的骨干力量。”——桐乡市铭龙控股集团董事长兼党委书记朱建华的党课上得很有激情,不过他的讲台以前至多摆到桐乡市的非公企业党员交流会上。但这次不一样,授课对象换成了整个嘉兴市的“双强百佳”企业党组织书记和相关党委部门的与会代表。

  7月26日,由嘉兴市委组织部牵头的嘉兴市非公企业“双强联盟”正式成立。联盟以嘉兴市级以上“双强百佳”企业为主,涉企职能部门共同参与。成立仪式以后,办的第一个活动就是“双强讲坛”,朱建华被推上了全嘉兴市的讲坛,也当了别的“双强百佳”党组织书记发言的听众,他的感受是“讲讲铭龙的做法,我们也听听大家的,有好处”。

  “发挥企业党组织间的互补优势,实现抱团发展;促进企业和服务部门的对接,实现合作共赢。”嘉兴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敖考权介绍构建“双强联盟”这一党建载体所希望达成的目标。

  党建有了集群效应

  朱娜是平湖市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联谊会的秘书长,别看她在组织岗位上还算是位新人,可是为联谊会里的党组织书记们忙前忙后可利落了。这不,她刚打完一圈电话,通知30多位企业书记市里最近有个外资企业党建的经验交流会要召开,请大家准备好参与座谈。

  党建强,发展强,党组织要发挥好作用,牵头抓总,企业书记的力量不能忽视,在“双强联盟”中,嘉兴各县区市不约而同把发挥企业党务工作者这支队伍的集群效应放在了重要位置上。

  平湖的这个“红色家园”,由市委组织部牵头,联合市工商联、经贸局等单位创立,吸收浙江晨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日本电产集团等26家“双强争先”示范企业和平湖市洁具行业协会、平湖市叔同实验小学等14家新社会组织的40名党组织负责人,以及镇(街道)企业党建服务中心主任等24名党务工作者为成员,推荐产生了会长、副会长及秘书长。通过联谊会这一平台,两新组织党组织书记定期开展两新组织党建研讨,促进交流沟通,增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合力。切实发挥党组织在集聚人才、营造和谐用工环境、破解生产经营难题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9月29日,桐乡市桐昆集团的6楼会议室里,作为嘉兴市“双强联盟”活动的最新成果,桐乡巿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新青年红色联盟正式成立,桐乡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联合会同时揭牌。

  桐乡市委“两新”工委书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范忠伟认为,两新组织党建有两难,一是赢得企业主支持难,二是赢得年轻人的喝彩难,而新青年红色联盟的成立就是为了把优秀的年轻党员、年轻党务工作者、新生代出资人集合到一起,互相多交流沟通,为“双强”提供后续动力。

  助力发展护企暖企

  县、镇(街道)、企业三级联动,通过集中培训、送训上门、以会代训、以赛代训等方式,开展各类思想素养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海盐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讲座)363期,受训职工达2.5万余人次;共举办各类技能比武(竞赛)113场次,吸引206家企业、2200多名职工参与。

  引进有人才支撑的项目,让“双强企业”得实惠,服务人才、服务发展、服务党建,形成人才引领发展,发展促进党建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7月,第一期“聚智秀洲•双强论坛”在嘉兴银行财富管理中心召开。

  党建强则发展强,发展强则党建强,在“双强联盟”活动中,嘉兴各县区市把助力发展护企暖企作为赢得“两新”党建更广阔空间的基础工作扎扎实实开展。

  在“创业创新•活力和谐”活动的基础上,海宁市注重产业链上的党组织建设,皮革、经编、家纺、太阳能四大产业实现党委全覆盖。注重服务,是海宁产业党组织的一大特点。海宁家纺产业基地党委下设5个党支部,覆盖企业286家,共有党员245名。“不光有党委的牌子,更有服务的承诺。”党委负责人沈金兴说,家纺产业基地党委专门建起500多平方米的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信息、招聘人才和技工、组织培训等服务。

  “块状经济模式下,很多相同或相关联企业集聚一起,它们之间有相互交流、共同发展的需要。产业党委恰好通过‘党建’这一抓手,得以实现资源共享,服务共给,共同提高发展水平。”海宁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长谈勤峰介绍,成立产业党组织的目的就是“通过‘红色联盟’,推动解决原先一家一户做不了、一家一户效益不能最大化的问题,促进各个产业的转型升级”。

来源:《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王晓宇 编辑: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