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全国党建研究会特邀研究员 甄小英
就学习贯彻十八大精神,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谈三点学习体会。
一、深刻理解十八大精神,提高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自觉性
十八大报告概括起来,可归纳为三大方面内容:道路(广义的),即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任务,即,2012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推进改革开放;保证,即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为坚持“道路”、实现“任务”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这三方面的内容,也可以理解为是十八大对全党提出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提高党建的科学化水平的三大任务。
这三大任务中,都包含着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当然也内含着进一步加强非公企业党的建设,推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内容。
道路关乎党、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关乎人民幸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理论,它集中体现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实践,是我们正在进行的中国现代化事业和正在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种制度,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在上述“理论体系”、“道路”和“制度”中都包含有“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等的内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坚持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而引领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就必须加强非公经济特别是非公企业党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颇具中国特色的组成部分。其创立、发展和实践,是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和重要贡献。
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社会主义是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的,有人称为“资后社会主义”。但是,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俄国、中国等落后国家取得胜利。在这样的落后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回答。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落后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并没有现成答案,更没有现成道路可循。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们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在高度发达资本主义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的设想照搬到经济落后国家,由于不具备实现那些设想的条件,必然造成了对社会主义设想的严重变形、扭曲,所以他们搞的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正如苏联学者布坚科所说,“苏联建成的社会主义是斯大林式的,即国家行政、国家官僚、兵营式的社会主义,而不是科学共产主义奠基人所预见的社会主义”。俄罗斯总统普京也说,斯大林主义实践的结果是“苏维埃政权没有使国家繁荣,社会昌盛,人民自由……我们将近70年都在一条死胡同里发展,这条道路偏离了人类文明的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