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王之所宝

2013年05月0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史鉴

  《资治通鉴•周纪二》中记载了齐王与魏王比宝的故事。齐威王和魏惠王打猎时在郊外相遇,魏惠王说:“寡人国家虽然很小,但有十枚直径一寸、能照亮前后各十二辆车的明珠,您齐国那么大,有什么宝呢?”齐威王回答道:“寡人当作宝的和您的不同。我臣有檀子,让他守南城,则楚人不敢来犯;我臣有盼子,让他守高唐,则赵人不敢到我河流中捕捞;我吏有黔夫,让他守徐州,赵人自愿迁徙来服从他管辖的有七千余家;我臣有种首,让他防备盗贼,则路不拾遗。”

  齐王和魏王的这段对话,表明的是两国统治者对待人才和财富的两种不同态度。齐王好贤臣,而魏王好珠宝。至于两者的优劣,荀子有很贴切的评价。《荀子•君道》有云:“明主急得其人,而暗主急得其势。急得其人,则年俟而国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不急得其人,而急得其势,则身劳而国乱,功废而名辱,社稷必危。”荀子这里的“势”,应当就是指财宝和势力,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有钱有势的意思。荀子的这段话,阐述的是谋才谋势与兴国事败的关系,即谋才者国必兴旺,求财者事易衰败。齐威王好才,求贤若渴,从善如流,齐国人才济济,除了有上述四能臣之外,还有田忌、孙膑等等,在齐威王36年的治理之下,齐国富裕强盛,成为战国七雄之首。魏惠王好“势”,重物轻人,虽然珠宝充盈、金银满屋,却让吴起奔楚,孙膑奔齐,贤才丧失殆尽。最终齐魏交恶,齐威王启用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而魏惠王国中无贤臣,军中无良将,不得不启用心胸狭窄、嫉贤妒能的庞涓,在桂陵、马陵之战中惨败,最终“功废名辱”。从此一蹶不振,直至灭亡。

  (《学习时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