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抄
王经少处贫苦,仕至二千石。其母语云:“汝本寒家儿,仕至二千石,可止也。”经不能至。后为尚书助魏,不忠于晋被收。流涕辞母曰:“恨昔不从敕,以致今日。”母无戚容,谓曰:“汝为子则孝,为臣则忠,有何负哉。”
(东晋•裴启《语林》)
-耕斋点评
王经,三国清河人,少时家贫,后在魏国当官,不久被任命为江夏太守,俸禄有二千石了。王的母亲跟他说:“你本是寒门子弟,官至俸禄二千石,到此差不多了。”但王经不能就此止步,继续向上发展。后来当上了尚书,忠心助魏。不久,魏国政权为晋王司马昭实际操纵,王经不肯附从于司马昭而被捕。王经流着眼泪辞别母亲说:“悔恨当初不听从您的教诲,以致有今天这样的结局。”王母没有一点悲戚的样子,对王经说:“你作为儿子很孝顺,作为臣子很忠诚,有什么可以负疚的呢。”
“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这恐怕是封建社会莘莘学子的共同理想,王经做到了这一点,恰如其母所言,真是可以无憾了。因为同样作为士人臣子,在关键时刻,表现可以是截然不同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魏帝曹髦欲诛伐司马昭,召心腹之臣商讨,除尚书王经外,还有侍中王沈、散骑常侍王业两人。但这两人当面不置可否,转眼就将此事密报给了司马昭,尽忠死节的,惟王经一臣。
曹髦是魏文帝孙,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魏国皇帝曹芳,12岁的曹髦被立为帝,成为三国时期曹魏的第四任皇帝。儿皇帝曹髦只是一个傀儡,实权当然由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俩掌握。司马师死后,政权被司马昭一人操控,他专横跋扈,培植亲信,魏国国内一片黑暗。
随着年岁增长,曹髦能明事理了,日渐对司马昭产生不满。不久他写了一首《黄龙歌》发泄内心的怨恨,司马昭知道了这事,开始有了戒备之心。魏甘露五年(260年)四月,曹髦召见王沈、王经、王业等三人,愤慨说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王经劝谏曹髦:“今权在其门,为日久矣。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非一日也。”苦苦地劝告曹髦司马氏如今羽翼已丰,敌众我寡,不宜妄动。但曹髦不听,仍率领宫人300余人前往讨伐。哪知王沈与王业早已先行向司马昭通风报信。司马昭马上派兵入宫,曹髦被杀死在车上,年仅20岁。曹髦死后,由于后任的皇帝是个完全的傀儡,于是曹魏的实权就彻底地落入了司马氏的手中。
有趣的是,三国归晋后,司马昭的后人、晋明帝司马绍一次问及身边的老臣王导:“我们司马氏前人是怎么得的天下?”王导讲了魏帝曹髦被杀之事。司马绍羞愧得“以面覆床”抬不起头来,说:“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司马氏家,总算还有一个知耻的人。
史载,王经的母亲是和儿子一起被处死的,临刑时,其母颜色不变,笑曰:“人谁不死,正恐不得其所。”视死如归,亦是一个大写之人。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