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
十八大报告强调要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这成为2013年度博鳌亚洲论坛上的最热话题之一。而李克强总理在今年两会中强调的“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在论坛上也被多次引用。
对与会民企代表的调查显示,他们最希望“政府提升信用和保障民企权利”,希望国家层面不断释放改革红利,对现行体制进行优化调整。而来自国内外的众多知名经济学家也呼吁,取消出身限制,给民企创造一个公平经营环境。
今后五至十年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民营资本
保育钧(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会长):现在好多民营企业觉得机遇多得很,不知道抓什么。有的企业抓到机遇了,但是更多的民营企业很困惑。机遇在哪里?现在道理讲得很好,民营经济成为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今后五至十年发展机遇很多。
我的预测今后五至十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主要靠民营资本。去年62.1%是靠民间资本,今年如果说民间资本不超过70%的话,GDP增长7.5%的目标就完不成。去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1.1%,今年预计18%。在去年37万亿的基础上增长18%,就将达到44万亿,中央政府能投资多少?地方政府负债累累,只能靠民营企业,所以中国很多事是逼出来的。
企业无非是三种企业,一种是国有企业,一种是外资企业,一种是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占4万亿投资之下,2008年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地方政府真正的投资并不多,因为它也没有钱。外资企业也靠不上,它们每年有700亿至800亿的投资规模。所以主要还是靠国内民间投资。形势大格局摆在这儿,今后每年至少投资40万亿以上,2013年到2020年40万亿这个资金就是靠民间投资。但是往哪里投?投去干什么?这就有困惑。
现在问题在哪里呢?一个是环境问题,一个是民营企业自身问题。环境问题是以下四大问题:1.市场准入问题,新老36条并没有很好贯彻落实;2.民营企业的社会负担越来越重了;3.融资更困难了;4.权益保障问题,民间投资投进去的时候,一开始会受到欢迎,进去后问题很多。而且根据我们的调研,侵犯民间投资主体的主要是权力部门。民营企业很无奈,很困惑。
民企不要眼睛老盯着政府
李剑阁[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中金公司)董事长]:目前中国企业界总的来说赞成有能力的要走出去,但是根据自己的产业和所在行业特点,有的可能暂时不适合走出去,应该立足本土站稳脚跟把国内事情好好做好,特别是一些消费企业,有些适合中国人的,比如普洱茶就适合中国人喝。巴菲特有一个成功经验,我不做不熟悉的事情。要根据企业实力、团队等来。所以哪些企业适合走出去,哪些企业不适合走出去,我们套用一句习主席最近关于鞋的话,鞋合适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适合走出去就走出去,不适合走出去就不走出去。但是你买了一双适合的鞋,不等于不想买新鞋,所以你暂时不走出去也要有国际视野。
我们对未来的宏观经济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有的人认为要认真研究国家的“十二五”规划。也有另外一种意见,我们既要认真研究政府的规划,但是更应该关注市场。为什么呢?如果所有人都按照政府规划走的话,那一定是产业趋同、重复建设、无效竞争。
而且往往跟着政府走不一定适合。前年政府鼓励新能源、光伏产业,去年政府工作报告说严格限制光伏产业发展,两年都是政府说的,你听哪一个的呢?所以我们认为,要高度关注市场,我们民营企业成长于市场,要一直盯着市场,眼睛不要看政府干什么,要首先看市场。
国企已具竞争力没必要再给补贴
林毅夫(世界银行前首席经济学家、世界银行前高级副行长):谈到中国金融领域的改革,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方面,现在中国的金融体制过度集中在几家主要的银行和股市,只有中国的大型国企和有钱人才有渠道获得好的金融服务,收入的不平等和腐败有着联系,我认为收入不平等和腐败方面的问题必须要得到解决,当然解决是需要时间的。
但是在中国的经济转型刚开始的时候,中国的国企遇到很多问题,他们得到了很多政府的补贴,现在中国已经到达了中等收入国家的水平,中国的国企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中变得更加具有竞争力,所以没有理由再给他们补贴。我们现在需要进行改革,包括进行利率改革及降低成本,同时我们要有更多的中小型金融机构,使得他们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
放低门槛帮助小微企业转型
巴曙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目前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成本持续上涨,很多效率低的企业面临经营困境。尤其是外贸小微企业的经营尤其困难。对他们来说,转型升级显得非常紧迫。这些小微企业也正在采取措施,实现转型升级。
政府和银行应放低门槛、提供支持,帮助小微企业转型。中国的企业转型不能只依靠一些大型国有企业的转型,也必须依靠广大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
目前“小微金融”是金融界的热门词汇,不少银行都开展了小微金融业务,但其中并非都是真正的“小微金融”。目前小微企业面临经营平淡、成本上涨以及转型压力,金融机构应为其提供适当的服务。日前发布的《小微企业融资发展报告》就是以100万元及以下的小微企业主为对象展开的调查,能为金融机构产品创新提供信息。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