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领导干部的切要之学

2013年05月10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思想漫谈

  学习很重要,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学习。学习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作为一种知识上的了解,满足人认知上的需要。这样的知识离人事较远,比如数学的知识、宇宙的奥秘、自然的状况、物种的演变等等。它们可以说是科学研究的对象,属于“物”之理。对领导干部来说,这方面的知识很有帮助,但并非切要之学。

  切要之学是除“物”理而外的另一种理,那就是“事”之理。什么是“事”之理呢?刘劭的《人物志》就提到:“若夫天地气化,盈虚损益,道之理也。法制正事,事之理也。礼教宜适,义之理也。人情枢机,情之理也。”道理万千,除这四理之外,自然还有很多的理在。但对领导干部来说,事理和情理正是学习的关键。

  哲学家牟宗三说,“能把握事理而且以行动去表现事理的行动人物”正是对政治家的要求,“质性警彻,权略机捷,能理烦速,事理之家也”。作为政治家,需要通情理,“他能通旁人之情,而其自己亦能通情理地表现自己,即其自己亦在情理之中”,“故吾人可把情理统摄于事理之中,通内事外事合而为一,统名曰事理”。正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

  那么,事理该如何去学呢?恐怕还是先要从实践中用心学。就像有人说的,政治一项,最要紧的是亲自埋头下去,在干的中间,积蓄你如何如何的经验,决非在书本上、讲堂内,随便看看谈谈,可以了事。

  除在实践中学,另一项很重要的,就是要从历史中学。从历史中学,一方面如上所述,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为理解历史现象时提供指导。另一方面,多读历史典籍。用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的概括,历史记载的两大项,一是理乱兴亡,一是典章经制。前者是活动的人事,后者是相对静态的制度。这些人事、制度背后的意义,就是事情的道理。所谓读史使人明智,历史是前车之鉴,虽然古今各自情形已变,但道理总是相通的,能够借鉴的就是这些道理。

  (《新华网》)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