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善用“资源观”凝聚共识

2013年05月1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党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多重实践效应,有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随着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非公企业党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日益成为非公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与生产要素、科技文化、管理信息等一起,共同构成了企业的资源体系。为充分发挥党建工作在非公企业中的独特作用,进一步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必须牢固树立党建“资源观”。

  党建“资源观”,是非公企业党建的一次认识飞跃

  非公经济的发展和非公企业的成长离不开党建工作的正确引领和有效保障,党建工作已成为非公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这是我们对非公企业党建的认识升华。

  从改革开放的成功经验看,中国治理最根本因素是有党的坚强领导和严密的组织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党的坚强领导,最基础的保证是各级党组织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30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围绕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来加强党的建设,紧密联系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来开展党建工作,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的最大优势是党永远和人民在一起,始终站在大多数人民群众的一面,受到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党的最大资源是党的组织体系所特有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以及这一体系所产生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这使得党面对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中国治理的成功模式,为我们做好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启示。

  从非公企业的发展历程看,对企业发展资源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演进和提升。非公经济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每一步发展,都得益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都是在党的正确领导和指引下取得的。非公企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对资源的认识仅停留在土地、厂房等生产资料层面,局限于物化资源和域化资源的运用,没有把党建元素融入到资源体系中。随着非公党建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自弱至强,从领域分布到组织覆盖,从健全网络到功能强化,对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的特殊作用逐步显现,在非公经济领域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明显增强,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党建资源对非公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从非公企业的管理实践看,党建工作可以成为非公企业催生生产力的“内化资源”。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生产经营管理开展工作,把党建工作寓于企业的协调服务、思想教育和文化建设之中。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引领作用,能够正确引导企业发展规划、重大决策和经营管理,从而促进非公企业健康发展;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能够最大限度地把广大职工群众团结凝聚在党组织周围,形成推动企业科学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够带领职工群众在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市场开发、节能降耗、安全生产等方面创先争优,使整个企业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实践证明,党建在企业发展中大有可为,党建强则企业发展强。

  运用“资源观”,在非公企业发展中发挥独特作用

  党建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具有其他资源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产生多重实践效应,有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组织体系效应。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特别是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上”的著名论断后,我们党一直非常重视组织体系的构建。在非公企业,通过优化企业党组织设置,健全企业组织体系,将党组织覆盖到各子公司、分厂、车间、班组,实现党的组织体系和企业的工作体系高度对接,党的组织机构与企业的管理系统深度融合,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企业组织化程度。通过党建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带动企业规范工作流程、实施过程控制,搭建企业流程管理的实施载体,真正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引领和保障优势。

  政治动员效应。在非公企业发展过程中,党组织的政治动员作用主要体现在带领广大党员和职工群众围绕企业发展创先争优,以党组织的先进引领企业的先进,不断提高企业各个层面的执行力。特别是企业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党组织作为企业发展保障中心、服务党员中心、权益维护中心,有能力动员职工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激发企业职工攻坚克难的意志力,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以党建“软实力”催生企业发展“硬实力”。

  活动文化效应。通过活动开展、文化引领,党组织在非公企业发挥直接联系群众、有效凝聚人心的独特优势,为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以核心价值凝聚人,把握好群众的思想脉搏,构建企业职工共同的价值理念、发展追求和职业道德,创造团结凝聚职工的精神力量;以活动载体激励人,从党员和职工的需求出发,创新党组织活动载体和方式,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用先进思想文化激发职工创造活力;以组织温暖关爱人,向全体员工传递党的关怀,让党员群众感到身边有党组织就有党的温暖,从而增强党员和职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品牌形象效应。在非公企业建立党的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坚持用党的方针政策引领企业发展方向,可以增强非公企业的体制信誉和社会公信力,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和品牌知名度。近年来,江苏省先后总结提炼出沪士电子外企党建“融合工作法”、济川药业民企党建“同心工作法”等典型工作方法和红豆集团党建标准管理、沙钢集团党建绩效管理、苏宁电器集团党建文化管理、雨润控股集团党组织双重管理等创新工作范例,有效提升了这些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落实“资源观”,推动非公企业党建走向自觉加强

  落实党建“资源观”,要改变把党建作为外部“政治因子”介入企业的工作方式,帮助非公企业确立党建工作的资源地位,从而推动非公企业党建走向自觉加强。

  在宏观层面,要有对党建“资源观”的确认共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要把统一思想作为落实党建“资源观”的首要问题进行突破,努力形成“党建工作不再是政治安排,而是发展需要;不再是外部强加,而是内生诉求”的思想共识。以党建工作的整合联动,打破原有的体制机制壁垒,在更大空间范围内优化党建资源和配置党建要素,积极构建布局合理、结构互补、资源共享、体系完备的党建工作体系,使党建资源无缝对接、有效覆盖到非公企业。

  在微观层面,要有对党建“资源观”的宣传推介。通过各类新闻媒体,大力宣传党建“资源观”的基本内涵、目的意义、重要作用。通过组织解放思想大讨论、开展主题征文、举办民营企业家高层峰会、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专题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广泛推介党建“资源观”,大力宣传充分发挥党建资源独特优势的非公企业,使落实党建“资源观”成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自觉行动。

  在操作层面,要突出企业所有者和党务工作者两个重点。一方面,加大对企业所有者即业主的宣传引导力度。另一方面,推动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在实践中认真落实党建“资源观”,提高自身整合党建资源的能力素质,以“有为”争“有位”,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彰显能力、树立形象,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坚持从企业发展资源的角度来认识党建工作,全面形成和不断发展非公企业党建“资源观”,切实把党建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党建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党建成果转化为发展成果,非公企业党建必将进入内生自觉的崭新境界。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党建学会副秘书长 潘漫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