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党的建设,增强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是新时期基层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为准确把握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现状,深入分析工作中的现实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途径,进一步提升浙江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研究专委会、浙江省委“两新”工委会同宁波、温州、台州市委“两新”工委及萧山、诸暨、义乌市(区)委“两新”工委组成课题组开展相关研究。本文为课题调研报告节选。
坚持理念创新引领,培树“大党建”理念,为增强影响力奠定思想基础
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新要求,提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必须深刻把握其本质要求,与时俱进创新工作理念,为持续增强党建工作影响力提供创新实践的思想动力。
深刻把握党建工作本质要求。非公企业作为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力量,已成为党执政的重要经济基础。各级党组织应自觉把企业党建工作纳入全局中去考虑、谋划,确保企业党建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规划、同步推进。非公企业聚集了大量产业工人,集中了大量大学毕业生,也聚集了大批社会精英和新生代创业创新人才,是我们党增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夯实执政基础的重要领域。各级党组织应树立强烈的政治意识、阵地意识,积极作为,把非公企业作为党的工作的重要领域,全面推进党建各项工作,增强党在非公企业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引导力,在服务发展、凝聚群众、促进和谐中充分体现非公企业党建价值取向和实践意义。
牢固树立“大党建”的理念。与传统领域相比,非公企业面广量大、情况复杂,企业党组织自身掌握的资源也比较有限。这决定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不能囿于原来主要依靠体制优势和行政资源的做法,要逐步树立“大党建”理念,构建“大党建”格局,整合各方力量、各种资源加以推动。要拓展工作思路,既要解决具体问题,更要研究战略性、全局性和影响长远问题。
把着力点放在做好群众工作上。相比其他领域,非公企业的党员比例偏低。因此,党建工作应该更多地把着力点放到群众工作上,尤其要树立群众满意导向,强化服务群众功能,推动党群活动融合。群众满意导向,就是要在工作中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请群众评判;强化服务群众功能,就是要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服务凝聚人心;党群活动融合,就是要深化党建带群团建设,全面加强非公企业工会、共青团和妇女组织建设,完善群团组织作用发挥机制,推动党群工作同步研究,同步推进,统一部署、统一考核。
注重载体品牌推进,强化“大平台”建设,为增强影响力激发内生动力
品牌是企业形象的载体和竞争力的标志。同样,党建工作的载体品牌是提升影响力的重要因素。实践表明,增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影响力,关键在于企业党组织实质性作用的发挥,而良好的组织载体和工作平台是党组织作用发挥的必要和良好支撑。
立足固本强基,持续推进党建工作全覆盖。一是加快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努力实现非公企业固定从业人员30人以上的全部有党员,有党员的全部建立党组织,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条件成熟的全部单独建立党组织。没有党员的企业,要通过各种方式实现党的工作覆盖;发挥党员服务中心、党建工作站等“孵化器”作用,有计划地向企业推荐、输送党员职工,积极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二是扎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加大区域性党组织组建力度,以工业园区、大型商贸区、专业市场、商务楼宇等为重点,整合区域内党的组织,将区域内的非公企业全部纳入党的工作范围,统筹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孵化和兜底作用,使区域内企业实现“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党员共管、活动共办、事务共商”,努力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三是及时调整优化组织设置。针对企业处于不同的生命周期、成长阶段,以及从不同所有制形态演变而来的特点,按照党内有关规定及时调整优化党的组织设置,力求党组织的设置跟进企业发展,提高两者的匹配程度。在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或新建、停产、关闭、破产时,要同步进行改建、组建或撤销党组织。对社会影响大、党员人数多的大型非公企业党组织,可由县以上党组织直接管理。
深入推进“双强六好”,全面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一方面,推进“双强六好”党组织创建。围绕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六好”的创建标准,深入开展创建活动,引导非公企业党组织在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推进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积极发挥作用。定期组织开展“双强”重点企业申报培育与评选工作,着力推进“双强”党组织建设,形成一批数量合理、类型多样、作用突出、各具特色的党建特色示范群,充分发挥“双强”先进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双重管理制度,加强工作联系与指导,推动形成双管企业动态管理的工作机制,推动各级“双重管理”非公企业党组织成为党建工作示范点,扩大党建影响力。另一方面,深入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标准化建设。通过做标准、创标准,占据党建工作制高点,最大程度发挥影响力。总结运用基层组织建设年工作成果,对照“六个有”标准,通过实施标准化定级、星级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梯队式晋升,推动“示范梯队创品牌、中间梯队争示范、落后梯队重帮带”的分层争创活动,全面提升非公企业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水平。同时,每一个非公企业党组织要通过分类定级、晋位升级,建全完善企业党组织任期目标,明确任期内晋位目标和措施,提升企业党组织党建工作水平。
突出“三支队伍”建设,扎实推进系列“红色行动”。一是搭建平台,着力提高党务工作者的组织化水平。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特别是党组织书记是企业党组织有效开展工作的基础力量,要提高他们的组织化水平,实现非公企业党建从“孤雁单飞”向“群雁飞翔”提升。要着力完善党组织书记的选配、培训、交流、激励等机制,确保“干事有平台、待遇有保障、干好有发展”。在择优选配上,可通过内部推选、组织下派、公开招选、双向选择等方式,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在强化教育培训上,主要是分级分类抓好培训,省里抓好示范班、市里办好重点班、县里开展全面培训、乡镇负责经常性培训。在搭建组织交流平台方面,建立省市县三级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人才库,组建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协会,设立非公企业党建论坛等。在强化管理激励方面,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倡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兼任企业行政职务;积极推动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列入企业管理人员序列;推荐符合条件的党组织书记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等人选;探索从非公企业优秀党组织书记中考录公务员和选拔党政干部的途径;推动有条件的地方由上级党组织给予企业党组织书记适当的工作津贴;建立党组织书记劳动合同变更、解除或终止前向上级党组织备案制度等措施。二是深化拓展“党员人才工程”,着力打造高素质的党员队伍。要进一步加大发展党员力度,以“三培养两推荐”为抓手,最大限度地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组织周围。注重在生产一线职工、生产经营管理骨干、优秀职工中发展党员,注意培养发展符合条件的优秀出资人入党。完善“一方为主、接续培养、两地考察、互相衔接”的做法,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完善发展党员审批制度,对社会影响大、党员人数多的大型非公企业党委,经县级党委授权,并报省、市党委“两新”工委审核同意后可以审批党员。三是强化团结凝聚,着力提高出资人政治参与热情。要把出资人队伍建设纳入工作范围,加强教育引导、强化团结凝聚工作,把党的工作融入到出资人个人成长、企业发展之中,变“争取支持的力量”为“重要的推动力量”。要深入开展“双强”先进企业评选,组织开展企业家谈党建、企业家论坛、民营企业家沙龙等活动,提高出资人对党建工作的认识,增强他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建立出资人联系制度;实施“红色接力”行动;注重加强对出资人的关爱激励,推荐优秀出资人作为各级“两代表一委员”和劳动模范等人选;拓展出资人服务社会和实现自我价值有效途径,探索组建民营企业文化促进会、民营企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民营企业管理协会等等。
引领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一是在方向上引领。发挥党建工作在政治上的引导性和意识形态上的主导性,将党的政治要求转化为企业的文化理念和企业语言,牢牢把握企业文化健康向上、追求卓越的正确发展方向,推动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是在思想上引领。发挥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对企业内各个层面思想的引导,促进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努力把社会主义的共同奋斗目标转化为企业的使命和愿景。三是在工作上引领。发挥企业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以创先争优为价值取向的“团队文化”和“创新文化”,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热情和奋斗精神,影响和带动企业上下凝聚共识,共同推动企业的发展进步。四是在生活上引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员工遵守职业道德,传承社会风尚,大力倡导健康、严谨的行为规范,在企业形成健康向上、团结互助的良好精神风尚。同时,进一步增强企业党组织和党员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意识,引导和教育企业出资人提升社会责任意识和履行社会责任的自觉性,努力塑造企业良好社会形象。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