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党员发展难点及对策分析

2013年05月1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关键词:党员发展 覆盖 创新机制 经费保障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会议上提出非公企业党组织“要在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两个作用”,一个根本性的前提就是要在非公企业中大力发展党员,实现发展党员工作的科学化。

  难点:“四个缺”

  组织缺位。非公企业属于非公经济领域的新经济组织,作为在政治体制松动、市场经济推动以及社会发展冲动的合力之下催生的新型组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政治真空地带,亟待党组织去占领并进行领导。由于各种原因,非公企业党组织尚存一定的缺位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组织难建立;二是虽然建立了党组织,但作用难发挥。

  动力缺失。近年来,非公企业党员队伍发展呈现了党员总数不断增长、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合理的良好趋势。但应该看到,这种外在力量推动的非公党建并不能为党组织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事实上,执政党在非公企业实现组织嵌入后,如何引导党组织生发一种内生于非公企业的党建动力已成为迫切要求。

  机制缺陷。当前,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机制受传统党建机制影响较深,在客观上存在不足之处,非公企业党组织无行政权力依托、无人事任免权、无充足经费保障,这就使驾轻就熟的传统的党建机制在新兴的非公企业党建领域遭遇了失灵的尴尬,而使非公企业的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号召力不如体制内的党政机关、高校、国企党组织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

  经费缺乏。作为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的政治组织,政党活动经费是政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党建经费筹集难、缺口大是非公企业开展党员发展工作的一大难题。如前所述,由于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无强势行政权力依托,这就意味其不具有各种资源的分配权,以至于维持自身建设运转机制的经费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对策:处理好“两面三方”关系

  建点扩面,扩大党组织覆盖面。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着先“建党”后“党建”的一般规律。换言之,在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前提是要有党组织。

  探索创新灵活建。一是凡有3名正式党员的应该成立党支部;二是党员不足3人的,可按行业相邻、地域相近的原则组建联合党支部;三是没有党员的,也应将其划为指定的基层党支部工作范围内,并派遣党建指导员,培育入党积极分子,并在其条件成熟时及时将其吸收到党组织中来。

  优势互补共同建。一是非公企业主支持建立党组织的,可直接由党工委和外方共同商讨企业党建工作;二是非公企业主持中立态度的,上级党组织要通过典型示范来积极引导、努力争取,逐步培养其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认同感;三是非公企业主反对建立党组织的,可先通过建立工会并切实发挥工会的作用,赢得外资企业主的信任和支持,而后采取以工建促党建的策略,再行建立党组织。

  积极跟进及时建。非公党建中,存在大量有条件不成熟或建立党组织后变动频繁的企业,针对这种情况,党组织要及时掌握信息,积极跟进落实,要建立与工商、税务、人才交流中心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

  两轮驱动,提高非公党建积极性。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涉及到“两面三方”的关系,即企业党组织和非公企业两方面,党组织、业主、员工三方的关系。在这当中,党组织高度重视发展党员工作,其党建积极性自不待言。

  构建服务体系,提高非公企业党建积极性。相对于非公经济组织来说,作为政治组织的党组织是一个外在要素,要由外在要素有机融合于内在要素即企业之中,关键就在于非公企业党组织既要发挥政治引导作用,更要发挥服务企业生产的经济推动作用,这是二者有机融合的契合点。

  构建“推优发展”体系,提高非公企业职工入党积极性。在非公企业中发展党员,一方面要积极为企业推荐党员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积极为非公企业党员的政治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给予应有的政治荣誉和政治待遇,以彰显党员身份的先进性来进一步调动非公企业员工入党的积极性。

  创新机制,增强非权力领导力。党建工作机制是指党建工作系统各要素的有机构成,主要包括党建工作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方式。如前所述,由于非公企业党建无行政权力依托,传统的党建机制无法有效地直接对接。因此,在非公企业开展党建工作,尤其要注重党建工作机制的创新问题。

  充分发挥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创新党建机制,发展党员,党组织的领导是关键。在非公党建领域,党建范式嬗变为社会化党建的非公企业党组织的活动方式和领导方式,也必须要采取创新的做法,其主线就是要把领导寓于服务之中。因此,非公企业党组织要以服务企业、服务员工来实现对非公企业及其员工的政治领导,来体现党的领导地位。

  选优配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主要应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必须找准企业发展的需求与党建工作的需要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二是要按照上级党委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总体规划研究制定和落实发展党员年度工作计划,同时更要注重坚持质量标准;三是创新活动方式,提倡和运用“业余、小型、灵活、务实”的方式开展富有非公企业特色的各种党建活动。

  建立衔接培养机制。由于规模以下非公企业变动频繁,员工流动性大,容易影响入党积极分子的连续性培养。非公企业党组织要针对各个企业的特点,着重把培养对象放在企业技术人员和中层以上干部,还要构建整体联动联建的大党建格局,建立衔接培养机制。

  加大投入,建立党建经费保障制度。应该看到,在非公企业进行党建工作是执政党的主动行为,因此,执政党应该切实解决非公企业的党建经费问题。这并不是说要党采取经费全拨付的方式,而是要积极探索多渠道、多元化资金来源,并出台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补助办法。

  建立基本工作经费保障制度。一是基本经费,即根据各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实际情况,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经费按每名党员每年若干元的标准纳入区财政预算;二是税前列支,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活动经费从企业管理费中按照一定的比例实行税前列支;三是专项经费,即在发展党员工作经费上,应予以重点保障,应单列发展党员专项经费,专门资助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

  建立重点企业经费资助制度。重点在大企业中开展党建工作,要将其培树成为非公党建的典型,就必须相应地设立党建典型培育推广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党员人数较多、运作较规范的产业集群核心企业党组织。

  建立党建工作社会基金。可设立党建工作社会基金,公开面向社会募集党建经费,对筹集来的资金坚持专人负责、专款专用的原则,并对经费的使用进行严格透明的管理。非公企业党组织可以根据党务活动情况向上级党组织申请拨付基金经费。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中央党校教研部 胡国喜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