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浙江两新党建 > 情况通报 正文

2013年两新党建工作情况通报第12期

2013年05月1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湖州市强化“四个保障”机制建设

  扎实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去年年底以来,湖州市集中开展了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工作。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率达78.2%,党的工作覆盖率达到100%。在此基础上,该市制定实施《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十条举措》,确保社会组织党建“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有场地议事”。

  1、落实指导力量,强化组织保障。注重配优配强市、县“两新”工委和两新处(科)力量,并在县(区)民政局增设社会组织管理科,全市共落实23名编制。按照“一对一”或“一对多”形式,由业务主管单位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315名,结合业务指导抓好党建工作。在社会组织较多的财政局、司法局、工商局、教育局、经信委等业务主管部门,依托行业协会设立协会党委或党总支,落实专人加强针对性指导。成立市社会组织促进会党委,负责领导指导下属23家会员单位开展党建工作。同时,大力实施社会组织党组织书记轮训计划,市委“两新”工委于3月初举办了示范培训班。

  2、拓宽多元途径,强化经费保障。综合利用税前列支、财政拨付、党费补助、业务主管单位资助、社会组织自筹等方式,建立健全党建工作经费多元投入机制。如:安吉县建立社会组织党组织先进创建补助制度,每年用党费对获得县级、市级、省级先进的,分别给予1万元、2万元、3万元奖励;吴兴区的区、乡两级每年统筹落实两新组织党建经费350万元,其中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100万元,确保每个党组织党建经费不少于5000元;市律师协会党委明确会费的20%用于党建工作;南浔锦绣实验学校明确每人每年800元的党员活动经费在行政经费中列支。

  3、构建共享模式,强化阵地保障。建立湖州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落实200平方米办公活动场所、工作人员和经费,健全相关制度,明确指导、服务、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职能,搭建有效辐射中心城区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平台。在县(区)同步加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落实场地2400平方米。同时,按照有场所、有设施、有制度等“十有”标准,在全市建立181个两新组织党建活动中心及形象展示中心,发挥区域化党建阵地作用,努力实现共建共享。

  4、注重长效管理,强化激励保障。市委“两新”工委会同市民政局,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情况纳入社会组织星级评估、动态管理“百分考核”,占比20分,对党建工作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对获评3A以上社会组织,规定奖励经费中不少于30%比例用于党建工作。全面落实社会组织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星级评估和动态管理机制,保障工作不到位的社会组织党组织,在分类定级中不能评为“好”、“较好”等级,并将评星定级情况与社会组织及负责人评先评优、政治安排等挂钩。  

  慈溪市以“红色四强”行动为抓手

  整体推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慈溪市实施社会组织党建“红色四强”行动,努力扩大组织覆盖、改进管理方式、打造服务品牌、强化保障措施,全面提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1、灵活组建覆盖,夯实“红色基础”。落实由市委“两新”工委、登记管理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三位一体、共同负责”的工作机制,明确“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业务主管单位直接领导,登记管理部门协助组建。根据社会组织分布特点、组织结构、规模大小等情况,按照“党政共抓、条块结合、分层领导、综合管理”原则,进一步理顺隶属关系,并采取单独建、行业联建、区域覆盖、业务主管部门统建、群团共建、派驻帮建等方式,推进全市843家社会组织党建全覆盖。

  2、健全工作机制,优化“红色管理”。每季度对社会组织党组织进行排摸调查,掌握动态信息,及时组织调整,实现党建“动态化管理、同步化组建、标准化提高”。建立星级考评机制,制定“五星·三十六策”动态考评标准,建立健全“党建标准具体化、工作措施标准化、过程控制精细化、评价管理星级化”的运行机制。星级考评一年一评,动态进行。同时,建立党建预警机制,党组织组建前充分论证,党组织建立后加强工作指导,防止出现“边建边瘫”、“重建轻育”等现象。

  3、丰富活动载体,传递“红色能量”。选树示范典型,带动全市社会组织党组织对标创标、争当服务标兵。如蓝天下爱心工作室联系资助贫困生6000余名,资助金额1000多万元,起到了结对助学的示范作用。广泛开展党员“三亮一诺”、党员示范岗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助推发展。如慈吉教育集团坚持党建引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名师工程、青蓝工程、教师学堂等活动,使党员教师带头成长建功。同时,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就业招工等,组织非公企业与社会组织结对共建,实现互促双赢。如该市冰箱、洗衣机联合会首创“慈电联服”品牌,在全国设立售后服务点3000多个,为全市家电企业提供完备的售后保障体系。

  4、立足长效推进,强化“红色保障”。成立市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联谊会,举办“双强争先”大讲坛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培训班,为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成长成才搭建平台。探索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党员干部担任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充实工作力量。落实党组织书记每人每年1200元的工作津贴和每名党员每年120元的活动经费;对单建党组织的社会组织,按支部、总支、党委每年分别给予3000、5000、10000元的一次性补助;对市级社会组织“双强”示范点奖励2万元。同时,大力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宣传,增强社会各界的认同感,进一步营造良好氛围。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作者: 编辑: 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