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浙江两新党建 > 浙商人物 正文

“家政女皇”陶晓莺 带万余下岗失业者奔小康

2013年05月18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陶晓莺,女,1963年4月出生,大专学历,杭州三替服务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总经理,浙江省政协委员、杭州市人大代表,浙江省、杭州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浙江省、杭州市民营企业协会副会长,杭州市家政协会会长。曾荣获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家、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青年兴业领头人、浙江省道德建设标兵、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浙江省十大优秀青年等荣誉称号。

  1992年年底,不安份的陶晓莺辞掉了杭州江城文化宫的工作,和几个朋友办起了“三替”家政服务公司。那时候的人们很少有“花钱买服务”的观念。一年下来,属于“三替”的只有亏损,几个合作的朋友都作鸟兽散,只有陶晓莺坚持下来。为了维持公司的生存,“三替”不知道接过多少不赚钱的活。有一次,一位客户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拿来一个手提箱,说手柄坏了,能不能维修。陶晓莺经过多方联系,骑着自行车跑了3家工厂,终于在城东机场路的一家工厂里找到了维修点,重做了一个手柄装上,最后只收了20元加工费。20元连跑腿费都不够。但陶晓莺却说,这样的业务赚不到钱,却赚到了信誉。

  经过1年多的苦心经营,“三替”的品牌渐渐地响起来了。在家政市场的竞争中,陶晓莺的热情、爱心与富有同情心使她具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势。

  1994年以后,杭州的下岗工人渐渐增多。1994年的冬天,一位妇女怀里抱着一个孩子到“三替”来找工作。这位妇女姓陈,上有年迈多病的双亲,下有上幼儿园的孩子,丈夫离异,自己下岗。亲眼所见的下岗女工的遭遇让陶晓莺大为震动。那时三替公司的日子并不宽裕,但春节临近,陶晓莺还是让员工给这位下岗女工送去300元钱。也是在这之后,陶晓莺作出一个决定,一律免费给下岗职工介绍工作。

  陶晓莺用爱心赢得了顾客,也用爱心将员工紧紧团结在周围。照理说,像家政这一类企业干活凭的是力气,流动性相对会比较大,但十多年来,“三替”的员工队伍一直比较稳定,如今被“三替”内部正式安置的下岗工人和郊区的被征地农民有1000多人。

  “有困难找三替”,为了真正实现“三替”的承诺,如今的“三替”以家政为基础,延伸为三替搬家、三替管道疏通、三替家电维修、三替物业、三替园林园艺、三替装饰工程、三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三替网购等等,发展为九大类100余个服务项目,成为全国服务范围最广、服务项目最多的专业后勤服务公司。

  ●家政服务业是有钱人不愿干、没钱人干不来的事业。

  ●国务院研究部署发展家庭服务业,给家政业带来了春的信息。

  ●三替希望能成长为全球领先、受人尊敬的生活服务提供商。

  ●未来五年,完成在全国200个以上城市的布点。

  每天,三替家政的上万名员工,不是忙活在市民的家里,就是奔走在去市民家中的路上。

  城市街头,身着绿色工作服的三替员工,绿色涂装的三替服务车辆,已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这样的场景,总是让我感到幸福而温暖,鼓舞我往前走。

  我希望,有一天,全国每一个大中城市的家庭,都能得到三替员工的服务。为着这一目标,我已努力了19年,并将继续走下去。

  三替标准推向全国

  三替所做的家政服务业,是有钱人不愿干、没钱人干不来的事业。

  因为培训一名家政员工实在太难,因为带小孩、做家政及疏通管道等等繁杂工种许多企业都不愿意做,因为想在这个行业挣到大钱实在太难了,许多企业都不愿干这行。我们的员工往往是缺少文化、没有技能、年龄偏大的就业困难人群,为此需要我们付出很大的努力为他们做培训。

  在艰难境地中,三替成长起来了,成为全国家政服务行业领军企业。2010年,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了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政策措施,给家政业带来了春的信息。

  高标准的培训,是三替的特色优势。我们从国外引进早教等高端家政项目,高标准培训保姆、月嫂及金钥匙管家,满足社会的不同层次需求。作为“中国家政行业标准起草单位”,我们将把三替的经验与全国同行分享。

  三替的存在,就是要让更多的城市家庭享受家政服务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我们提供有偿服务,也为孤寡老人、特困家庭和重残家庭提供免费服务,为求职人员提供免费培训,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员工提供免费再学习的机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提供了数以万计的就业岗位。许多三替员工是就业困难的“4050”人员,这些人不仅在三替找到了饭碗,而且有些人的年收入还超过了普通白领,有的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实现了自身价值。

 [1] [2] 下一页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中国浙商网 作者: 编辑: 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