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过的烟盒都舍不得扔掉
毛主席生活十分节俭。院子里的路灯,不准通宵亮着,主席说:“我身体还好,腿脚也利落,走路不会跌腿,路灯全亮没有必要,关掉一半,省下电让工厂搞生产。”有时候主席晚上出来散步,我们几个人先跑到前面把路灯打开,等主席走过去以后,后边的同志再把灯关掉。
主席连用过的烟盒都舍不得扔掉,而让我们收集起来,到外面再买些散烟装进去,毛主席说,这样便宜、省钱。空火柴盒用坏了也舍不得换新的,实在不能用了,就让我们拿到工厂去涂上磷,糊糊再用。
主席的衣着更是简朴。只有在开会和接见外宾等场合才穿上中山装,特别是那件主席穿了多年的白衬衣,肩头、袖口和领子都磨破了,主席还是不让换,打上补钉继续穿。主席盖的那条毛巾被已经很旧了,不少地方毛都磨光了,上面还被烟头烧了一个洞,管理员说去买一条新的来,但主席不让换新的,主席说:“我们是个大国,现在还很穷,还需要每个人艰苦奋斗。”
当时只要我们警卫员回家休假,毛主席就让我们搞调查向他汇报。有的同志从老家带回家里人吃的窝头、野菜饭团子给毛主席看,主席看到后心里非常难过。有一次主席从警卫员那里了解到河南许昌农民每人每天只有二两粮食时,他老人家落泪了,接连几天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视察各地洗漱用品都自己带
毛主席在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到全国各地视察也不例外。不管走到哪里,从来不吃请,从来不搞特殊化,甚至不用地方宾馆的东西,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都自己带,有时连行军床、窗帘也带上。起初我们都很纳闷,到后来我们才明白主席的良苦用心。原来当时地方群众都十分敬重毛主席,毛主席用过的东西便及时收藏起来,所以,毛主席怕因自己造成浪费,干脆行李都自己带上。
1965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湖南长沙视察时,得知井冈山通汽车了,他听后非常高兴,就决定重上井冈山,去看望老革命根据地的人民群众。毛主席不想打扰地方政府,就提出直接上井冈山。于是,汪东兴和湖南、江西两省的公安部门领导一起,提前去看路线,回来向毛主席报告说,从这里一天到不了,不然就在中途的县里住一下,让他们提前准备好。可毛主席却说:“不要准备,有个茅棚就可以了。”
当我们途中经过茶陵县时,天下起雨来,为了安全起见,便临时在茶陵县住宿。这时,主席又指示随行人员,不要住招待所,也不要给县里打招呼,借县委的办公室住上一晚就可以了。
南方的初夏,天气已非常炎热。毛主席在一个单间里放下行军床就休息了,我们工作人员把办公室的桌子拼起来,几个人挤在一起凑合着。第二天,当县委书记骑着自行车来上班时,才听说毛主席来了,而且还住在县委办公室里,很惊讶,说:“主席,您来了怎么也不通知一下,我们一点也不知道……”主席说:“这样好,不打扰你们正常工作。”接着,主席又说,“我们既然来了,就见一下县里的同志们吧。”
与县里的同志见过面,毛主席就又出发了。到了井冈山后,主席也一直没有和地方领导打招呼,在井冈山住了6天的时间。出行时只有一个小女孩认出了毛主席。那天,毛主席出去散步,一位妇女带着小女孩从我们身边走过,这时,那个小女孩就说:“妈妈,快看,是毛主席!”小女孩的母亲说:“别瞎说,毛主席在北京呢!”
在快要返回北京的时候,毛主席提出,把井冈山的人都接过来,我想见见他们。
消息传出后,乡亲们都非常高兴,听说毛主席过来了,家家户户像过年似的,到处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上到八九十岁的老人,下至四、五岁的小孩,都纷纷赶过来看毛主席。我们返回的时候,2000多名群众自发夹道欢送毛主席……
(摘自2003年12月29日《解放军报》祝洪良等整理)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