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党史纵横 正文

毛泽东的三次微服私访

2013年05月19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1952年2月,毛泽东在北京近郊访问农民。

  毛泽东进入北平之后,工作日理万机,加上安全方面的考虑,他不再像过去在延安时期那样,可以随心所欲地到处走走。对此,他曾发牢骚说:“我都成了笼子里的老虎了,一点自由也没有。不能随便外出,不能随便看戏,不能随便干我想干的事情,整天是这个警卫、那个警卫,我干什么非得你们那么多人同意?”

  对面过来一戴大口罩的人

  晨去暮临,日日夜夜,毛主席不是与国家领导人谈话、交换意见、研讨问题,就是批阅秘书送来的一叠叠文件和案卷。周围的同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有什么办法能让主席到大自然中去走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呢?一天,我向主席提议道:“主席,我们到大自然中去散散步吧!”主席听后风趣地说:“我可没你那个自由,我可不能随便动地方,我走得通过汪东兴呢!”我无可奈何地摇摇头。

  一天,经罗部长、汪局长精心安排,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我们跟着主席去东郊田野散步。

  远远地看到前面有一草亭,主席就向着草亭方向走去。近前,见到一个老农,年纪约七十余岁,正赶着一头骡子拉着水车灌溉水田。主席走近前去很有礼貌地和老农打招呼,并亲切地与他攀谈起来,问他姓名、年龄、何村人、家庭人口、收入情况,今年的收成如何,村里干部如何等等。那位大爷一边与毛主席交谈,一边仍埋头料理着牲口。

  主席边聊天边走上前去帮大爷料理牲口,一边帮着查看抽水的通道是否畅通无阻。过了一段时间,大爷忽然抬起头来,眯起眼睛打量着主席,并看了看立在旁边的人群。见主席身材魁梧,戴着一只大口罩,只露出一双和蔼可亲的眼睛。他也许心想着这可能是县里或是市里派来的检查生产情况的干部吧,因而,心存疑虑地问道:“你们是城里来的吧?”主席温和地回答说:“是的,我们是从那边(回手指了一下北京城的方向)过来的。”随后又继续与老农闲谈起来。

  斯大林来了没有

  一辆专列横卧在简陋而寂静的兰封车站的岔道上,毛主席一行就在这田野般的黄沙土地间的小站旁边过夜了。

  大自然在晨曦中苏醒过来,从小车站一二里外的村庄传来一声声的报晓鸡鸣。从农舍屋顶上的烟囱里,向着鱼肚白的天际,袅袅飘起了稀疏的炊烟。

  值班卫士通知大家,毛主席走下车去了。随行的同志们都急忙地跟了下去。毛主席一行在初升的阳光沐浴下,正朝着一二里之外的村庄走去。

  看上去像父子二人模样的两位农民,正在打谷场上。

  毛主席向农民亲切地打招呼并与他们握手。农民青铜色的脸上展开了笑容,显得特别激动。主席与他们交谈起来。

  毛主席与农民握别后,离开了打谷场向西走去。顺着阳光望去,在百米多远的小山沟里,镶嵌着数家农舍,要进入那个小山沟,须爬上土山坡上一条像梯子一样的路,它有一间半房子的高度。随行的卫士李银桥和孙勇一左一右扶持着毛主席上了土坡。上到坡就可看到沿着北山坡一字排开的数间北房。毛主席由省里的同志陪同进入中间一家的房子里。我紧跟着揭开沉重的有许多补丁的棉门帘,钻进屋里。一位五六十岁老农妇正坐在一个小矮凳子上,往一个大柳笸箩里搓玉米。

  毛主席坐在长凳上,弯下腰和农妇交谈起来。

  在交谈过程中,农妇一直埋着头搓玉米,头始终没有抬过一下,她并不知道对她问寒问暖的人是毛主席。

  毛主席迈着沉着的步子离开了农妇家。

  毛主席顺着原路下坡,银桥、孙勇去搀扶主席,这时突然背后传来了急促而又高亢的妇女的声音:“毛主席!您来啦!”只见一位瘦高个儿的老太太已经站在了土坡边上,正笑眯着眼,看着我们。

  毛主席微笑着举起右手,轻轻地上下摆动了几下,向她致意。老太太看清楚了那高举的手,也看清楚了毛主席的面孔,高兴地笑了起来,大声地说:“毛主席呀!斯大林来了没有哇!?”这一句话把毛主席和我们都逗笑了。罗瑞卿笑着说了一句:“哈!这老太太还真有点国际主义精神哩!”

 [1] [2] 下一页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中国组织人事报 作者: 编辑: 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