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非公领域的基层党务工作者,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非公党建创新实践添写着精彩。
吴建林(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
年头岁尾,我一直在翻阅整理我们娃哈哈集团各个党支部的工作总结,这两年,随着集团的事业发展,我们的党支部也遍布了全国各地,年终总结的工作量也加大了很多。今年的总结里,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就是各支部递交入党申请和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党员数递增比较快。在我看来这是创先争优活动在我们企业里形成了更浓厚的党建氛围使然。这是好现象,为娃哈哈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人才基础——集团一直坚持“双推优”制度,优秀的人才进入党组织,优秀的党员进入骨干管理层。这也让我这个党务工作者很有信心,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因为我们党建的基础越来越扎实,党员的队伍越来越壮大。
檀斌(河北保定市委组织部基层组织处干部)
回首2012年,我印象最深的是对小微企业建党组织的破难。保定的服装之乡容城县企业多、规模小、在企党员大部分不足3名,且流动性很强。9月份,我和县里负责这块工作的同志一起到企业调研、征求意见,探讨出“区域组团”模式,成立8个联合支部,党群联动,覆盖到500家小微企业。在联合支部挂牌仪式上,企业纷纷表示支持,使我们深受鼓舞。
刘莹(恒安集团党委书记)
2012年,我们党委配合公司参加了东南卫视《步步为赢》这一档就业栏目,以此为企业挑选人才。作为党委书记,同时是公司人力资源部副总监,我代表公司上节目担任招聘嘉宾。
节目里有很多优秀的应聘者,但我招聘的最主要标准还是应聘者的“德”,用现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应聘者的人品如何。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从黑龙江过来的小女孩,她父母先后抛弃了她,她一直打工养活自己。这个女孩虽然学历不高,但她特别有感恩之心,说想找到父母然后好好照顾他们,我就把她招了进来。
党组织在企业里,最重要的就是做好“人”的工作,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更好地为人才服务,而把好人才的进口关,为企业挑选好有德有能之人应该是根本。
郭鹏飞(太阳神集团党办主任)
2012年,十八大召开是我们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个人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会前半个月,我们集团党委就给我布置了一项任务,会议一结束要对集团的党员进行十八大报告的讲读,由我主讲。接到这个任务,我既兴奋又“亚历山大”。我收集许多十八大的相关资料,认真制作PPT课件,但最着急的是,大会的精神所在——《报告》一直没有最终版本。11月15日,媒体上终于公布了《报告》的全文,我赶着加了几天班,终于把课件全部完成。那次讲读,得到了大家的好评,而我自己也从中学到了很多!
胡志永(泰普森集团党委副书记)
2012年11月5日早上8点,我从公司邮件系统中收到一封来自帐篷事业部五金车间基层管理人员周展龙发来的紧急求助信。原来五金车间部分机器设备急需维修,而按照常规程序,需要一周时间,但客户交期已经临近,工厂非常着急。
收到信后,我赶往现场,并及时反馈信息给了设备管理部经理、党员华军,他马上组织成立了攻关小组,至当晚7点半,除报废的1台割管机外,其余故障设备全部修复。而户外家具一分厂厂长、党员李多坤听到兄弟分厂有困难,主动将闲置的2台设备调拨给帐篷事业部。客户产品的交货期得到了保证。这件事在公司内部反响很大。这不正是我们开展党建所想要的效果吗——服务企业发展,党员就是要能够打攻坚战,党员就是要有团队合作及奉献精神……
潘子安(广东佛山市委组织部干部)
2012年让我觉得最有成就感的,是我们创新推行的“两新”组织党群一体化“六共”机制,既增强了党建工作的广泛性,也为党建工作找到了载体和落脚点。“六共”机制,就是党群工作共商、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人才共用、骨干共培。通过强化这六个“共”,佛山的“两新”组织党组织覆盖率提高到67.2%;我们还建立了党群工作后备人才库,收录了较为充分的后备人才信息,为今后的工作提供了队伍保障。“两新”党建工作需要创新,需要“组合拳”,才能更有生机和活力。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