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时间很短,12期杂志,叠起来并不厚;一年的时间也很长,我们奔波、采访、聆听、交流、思考、奋笔疾书……这一年,我们与杂志,一起成长。
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成就了《纽约客》驻北京记者彼得•海斯勒所著《寻路中国》。
他通过接触最普通的中国人,从他们的变化和视角来体会和理解中国。
彼得•海斯勒脚下的,是几万公里的公路,也是中国变迁之路。
这样的变迁在大中国的各行业各领域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以新社会组织领域党建为例,经历了数年的投石问路,似乎将迎来新的开局。
2012年,我执笔了“寻路”——社会组织党建专题策划的主打稿,接触了多名社会组织领域党建人士,看到了面对新事物的困惑与思考,纠结与突破。
眼看着一条新路在面前一点点展开,我开始拥有类似彼得•海斯勒的感慨:睁大眼睛,注视你身边每一场“小作为”和每一个普通人的努力。
正是无数个普通人的努力,才让明天更值得期待。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