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安地震发生后的一周内,杨凯的摩托车从1000公里跑到了2000多公里。他的眼睛红红的,布满血丝。他总是揣着一个充电器,一看到有电源,就赶紧给他的手机充电。
杨凯的摩托车后座上,坐过好多人,农妇、警察、军人、记者、修路工,以及志愿者等等。
在这一周,杨凯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你在哪里?我马上过来。”
生死时速
杨凯15岁时就从位于大溪乡罗家坝村五组的老家来灵关镇上打工,没有活的时候,他就开着新买的红色摩托车在镇上转悠,日子过得平淡,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去当兵。
4月20日那天早晨,强震过后,杨凯骑了辆自行车,就去镇上了。
当时镇上地标即大桥处有一大片垮塌废墟,围观的老百姓说,底下埋了3个人。
杨凯把自行车停在边边上,跟一些当地自发的救援者一起在废墟上刨,他们救出了两个人,一男一女,都还活着,女的是皮外伤,那个12岁的小男孩则是伤在脚部。两位幸存者都被这些救援者转移到附近灵关中学的平地上,交给医生。
这堆废墟中最后的一个人被挖了出来。杨凯说,那时在发现那个人的时候,就已经没有呼吸了。杨凯后来陪着死者的儿子去认了尸。
后来,他又听说有个开挂车的长途司机郑辉风(音)因为地震带来的塌方,在一个名叫苏家岩的地方出了事,郑辉风是被地震的余力给抛出去的。杨凯过去了,跟很多人一起把郑辉风抬到了灵关中学内的医疗点。
他后来说,跟他一起参与救援的人,他一个都不认识;他要救的人和抬的人,他也一个不认识。不过这并不妨碍他去救他们。
地震的第一天,他喝了一碗稀饭,连这碗稀饭也不知道是谁给的。
地震的当晚,他躺在灵关中学的空地上,一躺下,“就什么都不知道了”。他闭眼的时候是黑夜,醒来的时候还是黑夜。他找医生要了两粒感康,混着群众给他的一瓶矿泉水,吞下。
来来往往
4月21日中午,杨凯回到二姐杨春芳那里取了他的摩托车。
4月22日,他送过修路的爆破工程师。
4月24日中午,他带过记者下到芦山。
4月25日下午,他路上“捡”了一个左脸摔伤的农妇,带她去镇上看医生。
4月27日,他跟随一批志愿者一起往小渔沟的深山中徒步一两个小时,他们抵达了钟灵村的九组、十组、十一组,“那里受灾真的好严重,特别缺药品”,杨凯说。他用微信向他的朋友们发出了一份求救的药品清单。
他什么都干,救人,运送伤员,送水……
他在这几天认识了一个新朋友,20岁的宝兴县协警李豪。两人常在一起。4月25日凌晨两点多,杨凯也没有回家,在李豪的帐篷里蹭了一晚。两个困倦至极的小伙盖一床被子,没有垫的东西,杨凯觉得,“地上好冰”。
事实上,跟震区的许多人一样,杨凯处于极度缺觉的状态。地震那天直到4月24日,他就没怎么睡过。他太困了,也真觉得累了。有时,他站着也能睡着。
在这一周之内,杨凯也遇到了一些超越他的年龄能够理解的事情,他碰壁了。他常说,他想打抱不平,却不知道要找谁。
杨凯的咳嗽变得很厉害。他总说,没关系。
经友人劝说,4月25日下午,杨凯终于在医生面前坐下。年轻的医生说他太累了,给他用个纸杯倒了三次用量的咳嗽糖浆。当地还很缺感冒药。
杨凯问医生,可以一次喝完不?他还要骑摩托车。医生说,可以。于是,他将他那杯咳嗽糖浆一饮而尽。他骑着他的大红色摩托车,再次出发。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