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听书记们讲故事

2013年08月09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不久前,记者在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见到了几位企业的书记,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了一代代党务工作者的执着。作为全国外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先行区”,书记们在各自岗位上,书写着各不相同的精彩——

 

  

王建群[昆山经济开发区外企党委副书记]每月给党务工作者写一封家书

  “在《劳动合同法》的框架下,我们最重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赋权于员工,建立一个工资协商的机制。但谈出来的结果员工会接受吗?其实这里面有一个协商谈判能力的问题••••••这需要增强党员维权、协商谈判的能力,正确表达员工的利益诉求,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这段话,是王建群写给开发区党务工作者家书中的一段话。写家书,是王建群独创的工作方法,从2011年起,王建群坚持每月给开发区党务工作者们写一封家书,家书的内容就是当下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这一封封语言平实,观点精确的家书,也成为开发区企业书记们上党课的实用教材。

  记者面前的王建群,身上有股善学与创新的劲头。2006年,从昆山市机关工委来到开发区工作,如何有效开展党建工作,他做了很多探索。

  “首要解决的是队伍建设问题。”王建群说,开发区第一批书记主要是选派的,后来通过直选、公召、专业培训等方法,将一批批优秀的年轻人推上党务工作者的岗位,让开发区党建有了较强的后备力量,也有了开发区一代、二代、三代书记的说法。为使党务工作者和党员素质有效提升,王建群尝试以家书这种感性的形式,与党员平等交流。

  “非公企业特别是外资合资企业的党组书记,工作特别忙,我就多费点心整理些贴近党员的学习内容,以家书的形式发给他们。他们在学习并给党员上课后,还经常把一些思考和问题反馈过来,成为我下封家书关注的内容。”王建群告诉记者。

  翻看着王建群的一封封家书,发现涉及内容很广,从党员教育,到权利义务、劳资和谐,从企业文化到十二五解析等等。“有人问我为何会有这么多的家书内容,作为一名党组织书记,首先要善于学习。”王建群说,不断学习和实践,让他具有了更多创新和超前意识,才会有这么多归纳和体会。

 

 

李惠兴[建大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到公司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党员数

  作为开发区内为数不多的第一代选派书记,李惠兴在这里任书记已近15个年头。而他本人从事党务工作也有20多年了。

  1999年,他来到建大橡胶担任党支部书记,公司根本没有分派他具体的工作。如何取得公司信任,让党建工作有抓手,能落地?李惠兴决定自己找事情做,主动提出到管理部门帮忙,并揽下得罪人的活计:到废料厂管理废料的把关和销售。李惠兴出色的工作让公司高层对他另眼相看。

  李惠兴记得,他到公司后第一件事就是摸清党员数,成立党支部。但公司不同意占用会议室,他就到俱乐部举行成立仪式。10多年过去了,公司党员由几名变成50多名,党支部变成了党总支。李惠兴也得到了公司高层的尊重和支持。党组织不仅有专门的活动经费,而且他也成为开发区里为数不多的高级党务人才。

  李惠兴告诉记者,这么多年一直坚持从事党建工作,就是为了一份热爱,也正是这份热爱,让他很执着地坚守。他说,现在开发区党务工作者普遍已经解决了有为有位的问题,但持续有为很重要,这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虽然从事党建多年,但他一点也不敢懈怠。

 

  

郑萍[昆山统一企业食品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座谈会尾声是给员工过生日

  2009年,通过直选担任书记的郑萍压力很大,因为她的前任是开发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很怕党建工作做得不够好,辜负了大家和老书记的期望。”

  公司年轻员工比例大,郑萍就开辟微信等新的交流平台。她希望能多为公司的员工服务,就着手打造了一个既能体现关爱员工,又能很好与公司管理层沟通的平台——员工座谈会。

  “座谈会每月开一次,参加人员就是当月过生日的员工。”郑萍告诉记者,座谈会上,员工直接对话公司高管,提意见。今年3月,员工们在会上提出活动室需要改造的建议,公司领导当场决定马上整改。仅一个月时间,改造好的活动室就重新投入使用,不但设备增加了一倍,面积也扩大了很多。座谈会尾声,就是给员工过生日。从她当书记开始,这个活动一直坚持着。

  对不断出现的新流动党员,郑萍想办法与他们保持联系,并及时将党建信息传递给他们。“流动党员管理难度很大,希望今后能找出更有效的管理办法。”

 

  

阮志娟[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文化墙上讲了很多员工的故事

  “我是公司第二代书记。”嘉联益电子(昆山)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阮志娟一脸爽朗的笑容让人印象深刻。通过竞选上岗,虽然担任书记不到两年,阮志娟对党建工作讲起来头头是道:每季度开设一次“厂长接待日”,设立工会主席信箱等。

  阮志娟说,她是前任老书记手把手带出来的。虽然上任之初受到大家支持和鼓励,但如何在老书记打下的基础上创新,阮志娟颇动了一番脑筋。

  最让阮志娟得意的是,她在公司设计了嘉联益文化墙,并醒目地开设了“党旗飞扬”一栏。在这一栏里,阮志娟讲了很多故事。像去年公司有个仓库管理员生病,阮志娟知道后,立即在这一栏里写上:“有个家人需要你的帮助……”当公司员工看到这个情况后,党员带头,纷纷捐款。两三天就捐款3万多元。阮志娟很感动,就在栏目里接着写生病员工的感激和近况,大家看到后,有的还在上面回应,并写上祝福话语。来来回回,这个故事讲了许多集,而互助的温情也在员工间传递着。

  前不久,有个员工在休息日外出出了车祸,栏目不但及时讲了此事,也公示出公司对其帮助的情况。阮志娟说,作为支部书记,就是要多关注最基层,多为他们做实事。

 

  

熊鲲[昆山六丰机械有限公司党总支书记]调解员工和厂方矛盾有技巧

  熊鲲1992年大学毕业进入企业,15年后的2007年,他担任公司党总支书记。

  回顾6年的任职书记经历,他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就是,很好地掌握了调解员工和厂方矛盾的技巧。

  几年来,他已记不清调解了多少这方面的纠纷。就在今年3月,他还调解了一起外来公司人员与公司员工在工作操作中出现的纠纷。作为公司第四代书记,在前几任书记的基础上,他推动公司实行了名为“吓一跳”改善提案的工作;雅安地震发生后,发动党员募捐,并将所捐款项补助给公司雅安籍员工。

  熊鲲告诉记者,经过几代书记的努力,能否赢得出资人认可已不是开发区大多数企业面临的难题。他觉得他目前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关于流动党员管理的问题。流动性大、新面孔不断出现,如何有效将他们纳入管理,熊鲲很想破解这个难题。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本刊记者 谢庆梅 陈红艳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