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基层点睛 正文

后谷咖啡:认定这条道路

2013年08月28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检查原料质量。

  富泽十里八乡

  菲洪村是山坝结合的丘陵地带,是极其适宜种植咖啡的地区。村民王小福说,村里有种咖啡的传统,但一直零星种植,没有形成规模。由于技术人员的指导,10年以上的咖啡老树经嫁接产量很高、效益很好,从2008年起大家纷纷上山种咖啡,现已有300多亩投产。现在全村91户人家,家家盖了新房,用上了电磁炉、电冰箱、洗衣机等电器。

  公司党委积极整合企业的产业、信息、市场、技术与农村的土地、劳力、资源等优势,开展技术引导、产品销售、技能培训、信息服务,不断拓展党建工作领域、延伸党建工作触角,为社员和农户搭建产业服务平台,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党员带动、咖农致富”的新路子。

  界桃村是一个傣族村,全村60多户280多人,靠水稻、玉米、菠萝、甘蔗等作物生活,但粗放的耕作方式,只能勉强吃饱。2000年,后谷公司党员发动村民种植咖啡,并免费提供种苗、农药、化肥。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一些村民拿出1亩偏僻的半山地种植咖啡,结果有了不错的收益。于是村民你家5亩、他家10亩,纷纷抢种起来,随着咖啡的陆续投产,年户均收入3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780元,发展种植咖啡产业让边疆傣族村落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今,被授予“中国咖啡之乡”的德宏,共开发种植咖啡15万亩,辐射、带动5万余农户30多万人致富,富裕了的傣族村民不约而同竖起了大拇指:“如里金旺(傣语:万事如意),是党给我们带来了幸福生活。”

  □专家点评

  党建如何才能真正成为生产力?后谷咖啡有限公司提供了鲜活的案例。

  把一个仅有3名党员的党支部,发展成有200多名党员的党委,2011年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把一个注册资金仅800万元的企业,发展成中国咖啡行业的领头羊;把一个零星种植咖啡的边陲之地,发展成“中国咖啡之乡”,带动了30万各族咖农脱贫致富,实现了“党建促发展、产业带致富”。后谷的经验值得总结:一是企业出资人较早地意识到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并给予经费和人才方面的保证。二是党建工作抓到实处。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基层党建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结合起来,把基层党建与合作社建立、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结合起来,使党建工作做到了具体化、内容化和常态化。三是充分有效地发挥党员的作用,把党组织的工作成效落实到产业发展上,把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在干事创业中。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编辑: 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