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其中包括陈独秀的修墓始末、瞿秋白的平反始末、李立三的异国情缘、秦邦宪(博古)的坠机细节、张闻天的最后岁月以及胡耀邦的改革情怀。
人民出版社
1919年1月,陈独秀在《“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我们要“拥护那德谟克拉西(De-moevc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于是以《新青年》杂志为核心,迅速地在全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
5月4日前夕,当得知五四当天将有学生示威游行的行动时,陈独秀立即在当天出版的《每周评论》上发表《两个和会都无用》的战斗檄文,尖锐地指出,“巴黎的和会,各国都重在本国的权利,什么公理,什么永久和平,什么威尔逊总统十四条宣言,都成了一文不值的空话……非全世界的人民都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这实际上是发出了五四运动的动员令。“要有相当规模的示威运动”,非人民“站起来直接解决不可”等号召,在当时都极具政治号召力。
长期追随陈独秀的濮清泉(濮德治)说:陈独秀写的《文学革命论》,胡适写的《文学改良刍议》成为当时青年的“圣经”……当时全国青年几乎把陈、胡、钱(玄同)、刘(半农),当做“圣哲”来崇拜。
1917年1月,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聘请陈独秀到北大担任文学科学长(文学院院长),《新青年》杂志也随之移至北京出版,当时的北京大学即成为中国思想界最活跃的阵地。1919年陈独秀在北京大学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五四爱国主义运动,并亲自散发传单,被毛泽东誉为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1919年6月8日,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第二十五号上发表了《研究室与监狱》一文,他说:“世界文明发源地有二:一是科学研究室,一是监狱。我们青年要立志出了研究室就入监狱,出了监狱就入研究室,这才是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从这两处发生的文明,才是真文明,才是有生命有价值的文明。”
此语遂成名言。
此时的陈独秀其实处境十分危险,北大校长蔡元培已经于5月9日早晨秘密离开了北京,陈独秀在沪上的朋友也纷纷劝其南下以避锋芒。他却回答说:“我脑筋惨痛已极,极盼政府早日捉我下狱处死,不欲生存于此恶浊之社会也。”
6月9日,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交由胡适,把它译成英文”。虽然身为北大文科学长,他还是亲自去中央公园(今中山公园)等地散发这个仅有一页纸的宣言。随后,陈独秀因散发《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
不过,陈独秀不是只被关了83天,而是98天。98天的牢狱囚禁,使他第一次体验了“人生最高尚优美的生活”。而正是这第一次被捕,使北洋政府成为众矢之的,陈独秀成为各阶层人士奔走营救的对象,自此更加声名鹊起。
这一年,陈独秀40岁。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