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上海自贸区的范围涵盖上海市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4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总面积为28.78平方公里。上海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园区)将实施“一线逐步彻底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区内货物自由流动”的创新监管服务模式。
税收优惠是直接利好
有消息称,上海自贸区将推动税收创新,其中将包括对区内一些企业由原来25%税率减少到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扬州新凤凰家公司执行董事姜飙认为,“如果真像传闻中所得税降至15%,对于企业来说是极大的利好”。瑞银证券也认为,税收优惠政策将有利于扩大上海的转口贸易和离岸贸易,对相关企业的业绩形成直接的利好。
吸引民资参与金融改革
上海市政府在贯彻落实“金融国十条”的《实施方案》中明确表示,上海要结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要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出具有上海特点的方案和操作办法,争取在上海先行先试,使国家金融改革、开放、创新的有关部署在上海最先落地。
上述《实施方案》提出,一是积极争取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常规化运作。二是推动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扩大人民币在贸易、投资、保险等领域的使用。三是研究推进在沪开展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工作。四是争取扩大银行间外汇市场净额清算的参与者范围。五是积极配合开展民营资金进入金融业的政策研究,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六是积极配合开展政策研究,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探索银行不良贷款转让的常规化路径。
专家表示,自贸区在金融创新方面先行先试,有利于在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人民币资本项下可兑换等多方面推动我国金融改革的进程。特别是“积极配合开展民营资金进入金融业的政策研究,探索设立民间资本发起的自担风险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将吸引广大民间资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对长三角产生虹吸效应
上海自由贸易区成立后对国内最有直接影响的是长三角地区。随着高速公路的建成和铁路的提速,长三角已形成一小时经济圈。在这块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地区,包括民营企业和跨国公司都有可能把充分利用上海自由贸易区作为企业发展的新平台。
近几年来,上海、浙江、江苏三省市民企对外贸易都呈现逐年增长态势,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于江浙沪民企无疑是一个利好消息,他们发展外向型经济将更快捷、便利、成本得到降低。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维认为,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将对江苏的进出口产生明显的虹吸效应,江浙地区与上海的招商引资竞争将更加激烈。由于上海自由贸易区实施货物进出口、转口自由,无配额限制,不缴纳进出口关税,同时放松外汇管制等优惠政策,加之上海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及高效的政府公共服务,长三角地区的跨国公司可能倾向于把产品运输至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全球分拨中心进行综合调配。
(《中华工商时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