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样本数据,我国0~17岁城乡流动儿童人数达到3581万,其中处于小学年龄阶段的比例达到27.89%,这些随着父母外出打工而走南闯北的孩子们,却常常难以享受到与当地孩子一样的权利。
如何保障这些孩子的安全?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平等、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早在几年前,南京、宁波、温州等地便开始探索由街道、社区与学校合办的“四点钟学校”,解决孩子放学后与父母下班之前这段时间差的问题。如今,在福建晋江,还探索出了一种新的思路:将吸收了大部分流动人口的企业列入试点范围。
“四点钟学校”里的兄妹俩。
“你会吹葫芦丝吗?”
下午4时半,刚走进位于福建晋江优兰发集团的“四点钟学校”,就有一个穿着紫色连衣裙的漂亮小女孩跑过来问记者,她手中正握着一柄葫芦丝,脑门上挂着细细的汗珠,大眼睛忽闪忽闪的。
一开学,这个叫钱蕾的小女孩就要进入四年级。她的父母都在优兰发工作,住在公司宿舍里。不过,从今年4月16日起,她每天放学后,不用再孤单单一个人待在空空的房间里了,而是可以与小伙伴们一起在优兰发的“四点钟学校”里做作业、跳皮筋。
大手牵小手
王明涛和妻子一同在优兰发工作了七年,有一个正在念小学四年级的孩子。平日里,这个叫王振凯的小男孩调皮得很,没少让夫妻俩操心,前段时间,放学后的小振凯因无人照看,还摔断了胳膊。
“我正愁着怎么办呢,一听到公司里要办‘四点钟学校’,小娃娃们可以在里面待到6点,等我们下班了再去接回来,我第一个就报名了。”王明涛告诉记者,这下他只要花一点时间把孩子接到这,就马上可以再回到车间上班,妻子也不用再吊着心担心孩子会不会出危险了。
今年初开始,晋江探索设立“四点钟学校”,由政府部门出资购买晋江市致和社工事务所的服务,以村、社区或工业园区、企业为依托,在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口较为集中的地区设立了10个点,一至六年级学生均可自愿免费参加“四点钟学校”的各项活动,优兰发成为首个开办“四点钟学校”的企业。
优兰发的这个试点,是集团党委书记甘木林和晋江市下派到该企业的党建专职干部陈文法花费了不少精力争取来的。
“一直都有员工跟我说,担心孩子们放学后、假期里无人照看,有时甚至不得不将孩子反锁在家里。”甘木林知道,要让员工安心在企业工作,必须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去年暑假,优兰发就为此开办了一期“娃娃武术班”,企业里的员工都可以给孩子报名参加,免除了他们对孩子假期安全的担忧。
曾经外出考察时,甘木林和陈文法看到有以社区为单位开办“四点钟学校”,便也想着在企业里办这样一所“学校”,但涉及到孩子的安全、老师的资质等问题,需要谨慎的策划。
恰在这时,晋江从市一级层面开始试点“四点钟学校”,由政府出面提供相关保障。优兰发本不在试点中,甘木林和陈文法急了,三五次地申请、写报告,终于得到了一个名额。
拿到了名额,甘木林马上就让集团党委行动起来,将一处存货仓库清理出来、出钱购买了崭新的课桌椅、用漂亮的大幅图画布置教室、发动员工报名、与致和社工事务所派来的社工接触……“我们党群办公室专门为社工准备了一张办公桌,公司还拨了一间宿舍供社工休息。”甘木林告诉记者。
开班3天,这里就吸引了45名员工的孩子。
“我喜欢这,人多,还能玩玩具。”一个穿黄色衣服的小男孩好奇地跑到记者身边,不过说了没几句,他便又一溜烟地跑去找小伙伴拼模型去了。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