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先生”
2009年,陈向阳带着他的马桶参加重庆市一个高科技展览会,源分离马桶成为会上最受欢迎的展品,在会场,他一度讲解得嗓子冒烟。
当地媒体以“快来看这样的马桶,大小便可以收集起来卖钱”为标题介绍陈向阳的产品。这也让陈向阳反思马桶推广难的原因:大小便是可以收集起来卖钱,但怎么卖钱,谁来买?这些问题,他当时都没有找到答案。在鄂尔多斯生态城,他也曾用收集起来的大小便种菜然后出售,但并没有真正探索出可执行可持续的方案。
之前一年,陈向阳曾经向地产商潘石屹推销源分离马桶。当时,潘石屹在博客上征集老家甘肃天水一些学校的厕所改进方案。在那里,传统的旱厕又脏又臭。陈向阳抱着马桶模型飞到了北京,找到了SOHO基金会的项目经理黄虹宇。
但潘石屹最终选择了冲水厕所。直到冲水厕所因为天水缺水而失败后,黄虹宇才又回头向陈向阳咨询。
陈向阳曾问黄:“那么多向你推销旱厕的人,你为什么选中我?”
黄回答:“因为你是唯一一个带着马桶来见我的人。”
陈向阳将2002年来了解的关于源分离马桶的所有知识全盘倒出,他讲的生态旱厕的理念打动了黄虹宇,黄于是把他引荐给了潘石屹。
在陈向阳看来,化肥的过度使用导致土壤污染,人粪尿的排出导致水污染,而这些污染,都跟磷有关。使用尿粪分集式旱厕,既将人类尿液中的磷回收,防止了水污染,又可以减少化肥使用,避免土壤污染,同时还解决了粮食生长需要的磷矿资源面临枯竭这一世界难题。因此,陈向阳提出:改变世界,从厕所开始。
2009年到2011年,SOHO基金会先后在天水的31所山区小学建起了尿粪分集式的旱厕,每所造价22万元,覆盖了天水的2万多小学生。由于造价太高,陈向阳的马桶没有被采用,一个国内的公司给公益厕所捐赠了粪尿分集的蹲式便器。
由于这种厕所的操作十分复杂,2010年4月,SOHO开始出路费请陈向阳定期往返深圳与天水之间,指导学生使用厕所。
但陈向阳心中一直惦记着可循环模式的探索。他刚到天水,就调查了四五十个农民,问他们如果大小便分开,是否愿意用厕所产生的肥料。结果没有一个人愿意。“人工成本太高了,他们宁愿花钱买化肥。”
无奈之余,陈向阳开始亲自在天水开荒种菜,使用学校厕所里的尿水施肥。他也尝试与果农合作,要求对方种的苹果树使用尿液替代化肥施肥,他负责产品销售。为推销他的蔬果,陈向阳曾在北京汉庭酒店租下两个房间,一个房间住,一个房间堆满了他从天水空运过来的包菜、土豆、苹果等,300多个粉丝闻讯赶来,很快便抢购一空。由于运输成本太高,那一趟,陈向阳亏掉了3万多元。
不过,“最甜苹果”的名号已经打响,有人开始唤陈向阳“苹果先生”。今年苹果产量已经达到10万多斤,而此时,陈向阳担心的已经不是销售问题,而是如何保证并提高苹果的质量。
“楚人忧天”
“打人的主意已经告一段落,现在我开始打动物的主意。”陈向阳说。
这与提高苹果质量息息相关。在一次活动上,陈向阳认识了日本合作社专家川崎广人,川崎告诉陈向阳,现在中国土壤最大的问题是有机质不够,而人的尿液浇灌到土壤里并不能补充有机质。川崎给陈向阳介绍了日本的堆肥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将牲畜的粪尿转化为有机肥,不仅可以解决牲畜粪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用堆肥种出来的苹果,糖分含量也将更高。
陈向阳去欧洲开会,人们都会问:为什么那些生态卫生厕所最终都归于失败?陈向阳的回答是:因为粪土没有变成金钱。
陈向阳已初步探索出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那就是市场。苹果还要种,他还计划年内在北京银河SOHO开一家果汁店,他说,要让北京人喝上原汁原味的生态产品。
在如今陈向阳的概念里,这不仅仅关乎金钱,更关乎一个更大的课题:生态文明。他说,他要种出土豆、白菜,让大家吃到后大吃一惊。“要让大家明白生态的意义,就用最普通的东西,给他最特别的感受。”
陈向阳上世纪70年代生长在湖北孝感农村,那时候,村村都有十几口池塘,猪、牛、人都在里面喝水。90年代,他开始到广东做外企白领,住在离海很近的机场一带,现代化工业带来的污染恶果已经开始显现,他每夜不得不闻着海水发出的恶臭入眠。再过些年,他回到家乡,家家户户盖楼,用水冲厕所,粪尿排入河流,儿时的绿水青山早已不再。
陈向阳开始思考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重要性,他给自己提出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实现的目标:让中国的水环境回到上世纪70年代。
“别人是杞人忧天,我是楚人忧天。”陈向阳笑着说。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