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能集团1986年由一家村办蓄电池小厂起步,现已发展成为拥有25家子分公司、2万多名职工、总资产70多亿元的国际化新能源电池现代企业集团。2012年,销售总收入达379.45亿元,利税达14.36亿元,主导产品销量连续16年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天能集团在创建之初就成立了党支部,2006年11月升格为党委。目前,下设7个党支部,共有党员438名。
多年来,天能集团党委创新出“像搞研发一样抓党建”的理念,积极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主动参与企业重大问题的决策。党建工作不再游离企业的发展过程,真正成为企业内生的需求,从突击、松散、单项转向长期、紧密、系统,结合企业生产、管理、开发、营销的实际,借鉴运用企业物质、技术、标准、品牌等要素来创新党建工作,开辟了一条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新思路和好途径,为企业的又好又快发展贡献了正能量。先后荣获“湖州市党建工作先进单位”、“湖州市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示范点”,浙江省“双强百佳党组织”等称号。党委书记张天任也荣获浙江省“优秀共产党员”,并先后当选浙江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代表、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
天能集团党委从组织领导、方法创新、机制健全上下功夫,注重学习效果,注重学以致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实践,形成了“一学二管三把关”的鲜明特点。
“一学”——学习理论知识,为科学决策提供思想保证。
集团党委始终坚持理论学习,保证重大决策的科学性。在完善中心理论学习制度的同时,每年都要集中一周的时间,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一方面认真学习中央的文件精神,一方面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学习相关知识。
例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集团党委审时度势,多次举办学习班,认真分析国内外的经济形势和电池行业的发展趋势,既看到困难和挑战,找出存在的问题,又看到希望和机遇,找出自身的优势。提出了“一年持平,两年盈利,三年大发展”工作目标。使广大干部职工形成共识:企业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最困难;只有发展,才能战胜困难。从而树立起了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进入“十二五”以后,集团党委把每年的读书班作为研究企业发展的务虚会,分析市场形势,针对企业的发展“瓶颈”,研究制定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和发展目标。读书班还开创“学员交流为主,老师讲解为辅”的教学新模式。所有学员围绕本职工作特点,准备一份重点突出、观点明确、结合实际的发言材料,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各党支部根据党委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了典型带动等形式多样的读书班活动。如江苏基地行政党支部就在读书班上深入宣传身边优秀党员佘坤勤、徐静的先进事迹,教育全体党员干部以此为榜样,立足实际,扎实工作。
2012年底以来,集团党委在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及省市县党代会精神的同时,又大力探索实施以政治理论学习会、党员献计献策会、党企沟通协商会和技术工艺创新课为主要内容的新“三会一课”,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取得良好效果。
政治理论学习会。把非公党小组会、党员大会和党课的思想教育合并为每月1次的政治理论学习会,武装了党员员工的思想,提升了党员员工素质,较好地发挥了凝聚人心、培养人才、引建文化的作用。
党员献计献策会。激发员工的主人翁意识,想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未想到、未看到、未管到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彰显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智慧促进了企业发展。共召开不同形式的党员献计献策会5次,征集各类大小“计策”200多条,采纳率超过20%。
党企沟通协商会。围绕企业的发展规划、党组织活动和职工劳动保障等内容与企业经营管理层,每周1次小沟通、每月1次大协商,增进共识,求同存异,凝心聚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党政齐心推动非公企业科学发展。
技术工艺创新课。利用网上党校、职工夜校、党建微博、QQ群等载体,通过每季度1次的邀请专家讲课、观看电教片、现场观摩、设计主题实践活动等形式进行新技术、新工艺培训,全面提高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技术骨干的创业创新本领,有效提升了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
“二管”——管好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管好企业的人才培养和使用,建设一支政治理论素质高、专业水平过硬的干部队伍。
针对集团下属子(分)公司越来越多的实际,集团党委提出了“企业发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在哪里”的思路,先后在安徽、江苏、河南等基地建立了党组织。推行了“交叉任职”机制,由各子分公司的行政班子主要成员兼任支部书记,打开了党建工作的新局面。探索健全了党员教育阵地建设,上墙公示了《三会一课制度》、《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党员发展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委议事规则》、《党员先锋示范岗制度》等。明确规定了集团党委委员及各党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其他党员领导干部的职责责任,形成了集团党委统一领导、属地党工委指导协调、各归口部门齐抓共管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新格局。完善了文体活动设施与图书室管理,开辟了“学习园地”。让党员、员工休闲有去处、学习有场所、求知有保障。
探索完善党员干部考核机制,形成了管人、管事、管思想,创业、创新、创效益的党建与发展融合模式。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环节的监督管理。明确提出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任免必须经过党委审查程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日常考核、年度考核、试用期考核。与年度经营目标责任书考核和党风廉洁责任制考核有机结合;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教育。结合集团外来流动党员占1/4之多的现状,把流动党员服务站建到基层,实现了党员走到哪里、党组织就跟踪联系到哪里的目标。
2010年以来,共选拔260多名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优秀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增强了领导班子的生机和活力。
为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集团党委开辟了人才成长的多个渠道。建立了集团内部科技专家选拔和评聘制度,带动整个技术、管理队伍建设;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工作的意见》,通过公开竞聘上岗和优化配置,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人才充实到急需的各个岗位。同时,改变过去只有当领导干部才能享受较高待遇的弊端,使生产、质量、销售等各个系统的突出人才,在待遇上享受到与领导干部同等的待遇。
“三把关”——在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重大项目的投资实施、涉及员工切身利益问题上把好关。
集团党委在企业发展的各个关键时期,对企业发展做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战略决策。
2010年,为牢固占领国内产业发展的制高点,集团党委对投资18亿元建立天能集团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研讨,为集团决策提供了依据。在实施这一关系自身及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中,党委自始至终把各项工作落在实处,创造了基本建设、设备引进、安装调试到正式投产工期的奇迹,受到了中央、省、市、县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2011年,提出了实施“九大工程”——“引擎工程”、“榜样工程”、“两翼工程”、“双培工程”、“阳光工程”、“四带工程”、“五心工程”、“反哺工程”、“责任工程”;打造“九大天能”—— “红色天能”、“双强天能”、“实业天能”、“长青天能”、“廉洁天能”、“活力天能”、“幸福天能”、“感恩天能”、“奉献天能”的目标。
2012年,为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逆势发展,提出了加速四个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企业文化创新的实施方案。
2013年,面对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铅蓄电池“红海”,集团党委敏锐意识到:必须拓展新的产业空间,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于是,又提出了四大战略:创新驱动战略、区域化战略、质量效益可持续战略、国际化战略。天能又在产业版图上布下了一枚重要“棋子”——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锂离子电池、风能太阳能储能电池和电动汽车电池,延伸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为了加快职工致富奔小康步伐,集团党委督促企业将发展成果让职工共享。构建了合理的收入增长机制,职工工资年均增长10%以上;对1000多名中高层次管理和技术人员实行了股权和期权激励。
集团党委还倡导、支持企业成立了厂务公开监督小组,制订了《职工权益公开实施细则》,将集体合同、职工社会统筹保险、福利待遇、“1+1”帮困扶贫机制与基金使用情况、劳动预警调处机制及“安康杯”竞赛活动情况,通过公开栏定期公示。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通过职代会协商解决,依法维护了职工民主权利,促进了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
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宏观经济深度转型调整和行业洗牌的大环境影响,实体经济增长趋缓,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需求减弱,企业成本上升,发展任务艰巨。面对严峻形势,天能集团在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天任的带领下,坚持实业立企、创新强企、生态美企、文化治企“四位一体”发展战略不动摇,依靠转型升级拉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科技进步和文化引领驱动、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实现了质量型、效益型、可持续增长。已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发展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占用少、节能减排显著、党建工作领先、社会贡献度高的优质企业,铺就了一幅科学发展的崭新画卷!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