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
瑞典人的独立在小孩和少年阶段就已充分体现,老人们更是以能够独立生活为荣。在南泰利耶的闹市区,经常能看到许多老人推着一种特制的既能当拐杖又能当购物车的轮椅车四处活动、购物。这里的老人谈吐、衣着搭配、精神面貌,无不透着小资意味,他们在衣食、医疗由政府全包的背景下,专注地享受生活和完善自我。
瑞典人有一种无处不在的文化——Fika。Fika就是一群朋友一起喝咖啡、喝茶和聊天。咖啡馆、家、教室、体育馆、教堂、露天的草坪,只要支一张台或铺一块布,摆上咖啡和桂皮面包,马上就有了神聊的氛围。据说思想不是来源于类似罗丹“思想者”那种的冥思苦想,而是来源于人与人的思维碰撞,以创意著称的瑞典人显然更亲近这样饱食终日的“言不及义”,而不愿像“思想者”那样眉头深锁苦大仇深状。
瑞典有一条叫做“漫游权”的法律,规定就算是在私人拥有的山地,全民均可以进去游玩,采摘花草、蘑菇、浆果。大部分民居步行十分钟,就会见到一个森林山地。山上到处是合抱粗的老松树和云杉,地上厚厚的松针、落叶,如同厚厚的毯子,各式花草恣意开放,大小动物毫不畏人,森林中湖泊星罗棋布,学校、社团、家庭经常组织出游,流连森林慢慢就变成一种传统文化了。
瑞典还有一种重要文化,就是协会和学习圈。两者都是一群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为共同的目标定期地聚在一起,政府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比如,已有几十年历史、源于杜威教育理念、最初出于“人人不因贫穷而读不起书”的目的而在农村兴起的学习圈,政府负责提供书本出借,这些书多了,各级乡镇图书馆就自然而然地建起来了。今天,在图书馆或者网上可以很方便地查找并申请加入各类协会和学习圈,有能力的还可以自愿申请当“圈主”,当然是无偿的,活动地点往往就在图书馆及社区的文化中心等政府提供的场所。
(《看世界》)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