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混合所有制元年:国企民企如何兼利

2014年03月0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混合所有制元年:国企民企如何兼利

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认为,能说了算才投资,投资国企至少要能够派个董事。民营企业参加混合所有制,一般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被动地参与,会让很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 ]

混合所有制其实并不是新鲜事物,但一经中央列为中国国资运营深化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这个概念便拥有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政治动力。从“国”“民”融合入手,推动国企提升现代公司治理能力,混合所有制旨在给国资运营注入“活水”。

国民分离体制已不适应国企发展

在最近十年的发展中,国企有国企的困惑,民企有民企的困难。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突破口之一就是要发展混合所有制。

“两会”期间,混合所有制已经成为代表和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混合所有制并不是现在才出现的。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在两会期间提供了这样的数据:目前,全国已有90%的国有企业进行了公司股份制改造;中央企业70%的净资产已属上市公司;中央企业及其子公司引入非公资本的企业户数已占到总户数的52%;到2013年10月,全国混合所有制上市公司已占全部境内上市公司的80%以上,资产已经达90%以上。

比如,央企中的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已经同数百家民营企业实现了融合,而民营企业从上世纪末国有企业改革就已经大量参股甚至控股一些原来的国有企业。国、民混合已经是市场推动的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陈清泰近期就公开撰文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国企不改革的弊病。

陈清泰表示,国有企业作为政府调控经济的工具、配置资源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始终处于“半政府工具、半市场主体”的状态,政企分不开、也不能分。与此同时,政府对不同所有制企业有亲有疏,实行差异化政策。客观地讲,这种体制大体适应了当时的发展阶段,使我国用很短时间成功走过了经济发展的追赶期。但是超越一定时限后,这种体制的弊端日益显现。政府要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就必须摆脱与国有企业关系的掣肘,政企分开,公平对待各类企业;要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国有企业就要改变“半政府工具、半市场主体”状态,成为平等的市场竞争的参与者,保障庞大的国有经济能与市场经济很好地相容。

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融合的迫切性同样存在。在国企实施混合所有制的大潮中,民企如何同国有企业合作,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副主席、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庄聪生总结了现实中的三种方式。

一种是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具备一定实力之后主动参与国有企业改制重组,通过参股或参与某些项目,把企业做大做强。第二种是有些家族企业为了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开放的人才机制,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通过混合所有制形式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第三种是有些民营企业在进入垄断行业时遭遇到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的阻碍。为了能在这些领域或行业获得发展机会而参股国有企业,就是俗称的戴顶“红帽子”。

庄聪生说,这些年来,政府出台的引进民间资本的政策一箩筐,但是企业的抱怨也是一箩筐,究其原因是政策和体制机制上的障碍形成了各种玻璃门、弹簧门和旋转门,成为民间资本参与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迈不过去的坎。

“因此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加快推动垄断领域的改革,破除各种隐性障碍,明确民企进入垄断行业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制定进入的实施细则和办法。”庄聪生说。

并非国资全盘退出竞争性领域

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过程中,解放思想对于国、民两方是个难点,也有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从国有企业来说,实行混合所有制,就必然涉及国有企业如何进退的问题。全国政协常委、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厉以宁提到,认为现在国有经济、国有资本已经退到不能再退的地步,再退就要触犯底线,这个观点还是存在的。

厉以宁认为,首先要明确地看到,国有资本的力量不在现在资本的多少、控制的多少,而是在能够控制的究竟有多大。真正资本权利的发生还不完全在资本的存量和控制力的大小,而是在经营、管理。假定1000亿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假定中国国有企业能够效率大大提高的话,在新的制度下劳动生产率远不是现在这个水平,而是应该大大提高。

但从另一方面说,一谈到发展混合所有制,就必然希望国企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也是一个误区。

作为曾经管理过国资领域的官员,李毅中也强调,当前发展混合所有制还有一个问题是把对国有资本的进退把握不准,尤其是在市场公平竞争中优胜劣汰误读为退出一切竞争性领域。但是党的文件里从来没有说过国有企业要从一切竞争领域退出,没有这样的话,不能误读,如果误读的话可能会导致国有经济的活力、影响力、控制力削弱。

陈清泰也表示,很多人提出“国有经济应当从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不无道理。但国有经济规模巨大,全部退出是不现实的。

陈清泰称,一方面国有资本“应加大对公益性企业的投入,在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另一方面,关键的不是“退出”,而是在竞争性领域与时俱进地改变国有经济的功能,由过去看重对产业和企业的“控制”,现在转向专注资本投资的收益。

从民营企业来说,对于混合所有制的顾虑也十分普遍。

庄聪生直点核心地说,一般情况下民营企业认为,能说了算才投资,投资国企至少要能够派个董事,这是多数民企对于入股国企的基本态度。民营企业参加混合所有制,除了财务投资以外,一般要有一定的话语权,没有话语权被动地参与,会让很多民营企业有后顾之忧。

另外,政策上民营企业还并未感到明朗。特别是在进入到能源、电力、铁路、电信、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金融以及非工业的其他方面,还担心有玻璃门和弹簧门存在。

就自身能力来说,相比较为成熟的国有企业,大多数民营企业在现代企业制度上的发展水平还不高。直到现在,很多企业还念念不忘其在创业时代的艰苦,还秉持着家族企业的治理传统,这同混合所有制企业所需要的公司治理方式并不兼容,也没有看到近十年国有企业在国资委指导下已经成为了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新国企。

从资本角度看,国有企业特别是央企的资产动辄上万亿,少的也有几百亿,而民营企业发展时间不长,多数规模小,资产达到上百亿上千亿的企业只是少数。即使能够投资几百亿,在一些央企中的占股还是很小部分,也要研究民企进入国企的合理方式。

灵活选择国民融合方式

既然要以市场化的方向和手段督促国企接纳民营企业进入,实施一企一策是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的可行措施。

全国政协委员、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表示,国有企业发展必须市场化,否则没有出路。而民营资本和国有资本合作,主要两个需求,一个是体制机制需求,一个是资本需求,其中,体制需求是最根本的需求。

从合作形式上来说,无非是三种,一种是国有绝对控股,一种是国有相对控股,还有一种是国有参股。

黄淑和称,下一步企业实施混合所有,第一个考虑这个企业或行业国家要不要控制,控制到什么程度,第二是根据企业发展需要,企业需要什么,无非一个机制需要,一个资金需要,根据需求来确定股权比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将容纳民资的领域做出了说明。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5日上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用事业等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施铁路投融资体制改革,在更多领域放开竞争性业务,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

从民营企业来说,庄聪生建议,因此大型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分层次、类型,通过子公司或者是分公司与民营企业合作,寻找结合点和切入点,这样才能门当户对,实现真正的融合,让混合所有制经济散发出旺盛的活力。

另外,也有委员建议,组织多家民营企业成立投资基金抱团来进入国企领域也是比较恰当的方式。

石军也建议,要把国有企业分类情况和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立项向社会公开发布,同时也公布非公企业的底数和混合意愿,这样才能针对性地寻找适合的对象。本着完全自主和自愿的原则进行洽谈衔接,对意向明确的跟上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和政策措施。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 汪时锋 编辑: 付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