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基层点睛 正文

福建泉州:“333”工作模式打造“小微台资企业党建综合体”

2014年03月12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2012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成建制承接隶属惠安县的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乡和省级惠南工业园区,人口约22万人。国家级台商投资区的设立,为台商在我区投资兴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我们抓好台资企业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新任务。台资企业党建工作作为非公有制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公企业党建的共性。同时,由于台资企业投资主体的特殊性和两岸关系的复杂性,台资企业党建又具有其自身的明显特点。成立以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高度重视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在抓好规模以上台资企业党建工作的同时,针对全区小微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党建强、发展强”为目标,创新实施“333”工作模式,全力打造“小微台资企业党建综合体”。主要做法和体会有以下几个方面。

  深入研究分析小微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

  区党工委成立由党群、地税、工商等部门业务骨干组成的小微台资企业党建工作调研组,深入小微台资企业,开展调查研究,认真查摆小微台资企业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主要是:

  规模“小”。全区规模以下台资企业26家,年总产值约8亿元,其中职工50人以下、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下的台资企业25家,个体工商户1家,主要涉及纺织服装、鞋业、木雕、五金机电等传统产业,规模普遍偏小,而且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缺乏市场竞争力。

  分布“散”。全区小微台资企业分布在4个乡镇和1个惠南工业园区,其中洛阳镇7家、东园镇9家、张坂镇5家、百崎乡2家、惠南工业园区3家,整体呈现“各自为政”发展局面,产业合作、产业交流、产业互动不明显。

  党员“少”。全区小微台资企业共有职工739余人,其中党员职工21人,占职工总数约2.8%,党员职工所占比例偏小。这主要由于台资企业中职工多为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大,许多流动党员因为工作稳定性差或组织关系接转手续繁琐而不愿及时接转,有的甚至担心台商会对党员职工“另眼相看”,不愿公开党员身份。

  注重引导服务,最大程度上争取台商的理解和支持

  抓好台资企业党建工作,首要问题是解决台商的思想认识问题。我们通过加强沟通交流、提供优质服务、党员有效作为等方式方法,最大程度上赢得了台商的理解和支持,进一步密切了与台商的关系。

  以加强沟通交流来赢得理解。建立区党工委领导、各乡镇主要领导挂钩联系台资企业制度,开展“党员领导干部与台商谈心”活动,各级领导干部与台商广交朋友,定期不定期进行走访,泡泡“高山茶”,说说“闽南话”,聊聊企业生产经营状态,及时帮助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在帮助服务的同时,积极向台商宣传党的对台政策以及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逐步消除疑虑。

  以提供优质服务来赢得信任。充分发挥党群综合部门作用,既宣传党的对台政策,增强台商的民族认同感,又协调创设“一栋楼办公,一站式服务”和“一个窗口对外”服务模式,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台商专用窗口,采取“容缺预审”、合并审批和联合审批等方式,缩短台资企业项目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为台资企业建立起“全程式”长效服务机制。

  以党员有效作为来赢得认可。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成立党员技术攻关小组,坚持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带领企业工会、共青团等群众组织,动员职工开展劳动比赛、技能比武、技术创新等活动,促进党员、职工立足岗位争优秀,赢得台商对共产党员的能力和作风的认可,努力让台商认识到企业建立党组织与企业健康发展的“双赢”关系,从而获得台商对企业组建党组织和开展党建工作的理解、认可和支持。比如,我区力达(中国)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通过设立党员责任区,明确党员职工职责,有效发挥党员职工先锋模范作用,助推企业健康发展,赢得了台商吴建能的高度赞扬。

 [1] [2] 下一页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作者: 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党群工作部 编辑: 沈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