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从十四大以来的“基础性”作用,改写为“决定性”作用,是本届三中全会一个新论断,两字之差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巨大飞跃。众所周知,市场之所以比政府能更有效地配置资源,是因为它更准确更充分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特别是价值规律。三中全会将市场对配置资源的作用提升到“决定性”的高度,是对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重要价值的肯定,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曲折实践的总结,更体现了马克思所说的“价值规律的革命作用”。“决定性”市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前中国改革与发展实践相结合的重大成果。
未来,“决定性”市场理论将至少在以下三方面指导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
首先,决定了政府和市场的正确关系。从而指导政府功能和职能的根本转变,彻底消除长期存在、积重难返的计划经济特征的政府“越位”(各种管控微观经济的审批权以及其他本该由市场做的事,政府成了“运动员”)和“缺位”(对市场监督、经济安全、宏观经济调控以及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等,政府本应承担“教练员”和“裁判员”责任)。这样,也就实现了三中全会决定要求的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更好的政府作用,将使我国行政体制彻底与苏式农业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决绝,从与几千年小农经济相适应的中央集权郡县制的阴影中走出来,改革对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适应的全新的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提出了要求。政府功能和职能的这种根本转变,本质上是行政体制改革,正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和当务之急。
其次,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方向。国有企业是改革计划经济体制留下来的一个难题。它既不能全盘私有化,又必须打破它在资源配置中的垄断特权和对政府权力的依赖。三中全会指明了国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实现与非公企业实现各种形式与股权比例的混合经济。
再次,更深远地,决定了相应的上层建筑改革。我国经济基础最终成为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来越强烈要求上层建筑改革与之相应:两者相应,就巩固了经济基础并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不相应,就必然阻碍乃至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基础。要言之,政治、文化、科技、教育和社会等等上层建筑改革必须在“相应”二字上做文章,一切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破坏“决定性”市场的,都应在改革之列。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