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着质量好、价格低,刘永好正在向跨国集团正大公司发起挑战。后者当时是中国饲料行业的龙头老大。
正在踌躇满志,他突然发现“风向”变了,关于姓“社”和姓“资”的争论激烈起来。
“这之前,我是‘优秀专业户’、‘科技下乡典范’、‘致富榜样’,有很多荣誉。但突然间,过去经常来视察的各级领导一个都不来了。”
局面愈发艰难,采购、运输、销售很多环节都受阻。刘永好要买原料,铁路不给运。
竞争对手闻风而动,开始告刘永好“投机倒把”——由于当时实行严格的票证制度,刘永好根本搞不到足够的饲料票,就不停用鹌鹑蛋和鸡蛋找农民换。有关部门专门警告了他。
在那时,“投机倒把”是一个足以判刑的罪名。
“当时刘家几兄弟吓得连门都不敢出。”钟光林回忆说。
许多个不眠之夜,刘家兄弟们聚在一起,商量出路。他们最后决定把企业交公。
刘永好说:“我当时就想,要是把企业交了,还能争取当一个‘开明人士’。”
如果这次企业真的交了,那将会是刘永好第二次倒在“姓资姓社”的问题上。
第一次发生在1979年。他谋划了一笔“大生意”:和生产队合作做音响,生产队出厂房、资金,自己出技术。
在“下海”一事上,他堪称早起的鸟儿。
听说能赚钱,生产队长很高兴。眼看要投产了,但队长转念一想,觉得事情复杂,要报告大队书记。
大队书记说这事可不得了,要报告公社。
刘永好用板车拉着样品去找公社书记。很多小孩跟在后面看稀奇。
书记听他介绍完,停了有一分钟,突然反应过来:私人跟生产队合作?绝对不准!你这是走资本主义道路!
刘永好恍然大悟,他确实是早起的鸟儿,只不过起得太早了一点。
“要是当时让我搞成了,也许后来可能就不是李东升,不是TCL、长虹了,是‘新希望电子’了。”
历史并没有重演,那一晚,面对刘永好弟兄交出厂子的想法,县委书记钟光林没答应。
“我当时说,把厂子交给我做啥子?按照国营那种搞法,搞不好半年就死掉!你自己搞嘛,我支持你!”
钟光林说,他当时就不相信改革开放错了,不相信国家会走回头路。
刘永好点点头回家了,决定咬牙挺下去。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
消息传到成都平原。刘永好找到一篇文章,猛读起来。文章的题目是《东方风来满眼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