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夜读抄:爷爷面前好说话

2014年04月25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张庄简悦,在宪孝两朝声望甚重,孝庙深知之。为吏部侍郎时,尝缺尚书,孝庙注意欲用之。中官揣知上意,即差人来言:“爷爷要做天官,我知张侍郎是清官,与人没往来,然手帕亦须送我们一对,在爷爷面前好说话。”庄简不往。中官又差人来言:“张侍郎既无人事,帖子亦送我们一个。”竟不往。后马端肃托人去讲,遂补冢宰。张升南京吏部尚书。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耕斋点评

  张悦(谥庄简)是明成化、弘治两朝的名臣。明史说他“崇俭素、裁冗食”,是一个相当清廉的人,故深得孝庙即明弘治帝的赏识。据说张曾在自家屏风上写过一段话:“客至留饭,俭约适情;肴随有设,酒随量而倾;虽亲不抬饭,大宾不宰牲。”家居尚如此,为官可想而知。

  张悦任吏部侍郎时,吏部尚书出缺,弘治帝嘱意张悦想提拔他担任。宫中管事太监揣测到了皇上的心意,当即派人来对张说:“皇上要提拔朝廷命官了,我知道你张侍郎是清官,和宫中没人情交往,但手帕总该送我们一对,我们在皇上面前也好帮你美言几句。”张悦没有依言进贡,管事太监又派人来说:“张侍郎既然不送手帕这种‘人事’,帖子总应该送我们一个吧。”

  这里要解释一下旧时官员行贿受贿的几个“专业”名词。“人事”一词,在古汉语中有多种含意,其中一为“应酬、交际”,往往带有“请托、说情”的意味。而求人不能空手而去,故推而广之,把企求回报的那种财贿也称为“人事”。明代官场中流行的一种“人事”,称为“书帕”。这是一种“雅致”的行贿方式,士子结交权贵,送几册自己的专著,外加一块精致的手帕,就是所谓的“书帕”。当然,书帕里面往往夹有真金白银之类贵重之物,否则光是几本滥刻之书,受赠者岂会领情。退而求其次,则是送张名帖,一张名片自然是拿不出手的,信封里面夹点硬通货,这种潜规则,是不必挑明的了。

  宫中太监一再发话索求的,就是这点意思。想不到清介的张悦,竟不理这个碴。结果马文升(谥端肃)见缝下蛆,托人去做工作,谋得了吏部一把手这个肥缺。而张悦却被掉包,派到南京去当吏部尚书了。明朝开国时建都南京,明太祖朱元璋死后不久,其四子燕王朱棣以“靖难”名义发兵,从侄儿建文帝手中夺得江山,迁都北京,而将南京作为留都。因此,虽然政府机构南北各有一套,但南京的班子有名无实,只是一个“影子内阁”。张悦不买太监们的账,现开销被穿了小鞋,且有苦说不出。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