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魏根生:塔吊工云端拍“魔都”

2014年06月04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上海之上,632米高的在建国内第一高楼“上海中心”之巅,塔吊司机魏根生遇见了那道彩虹光环。

  这道光环为上海中心的投影戴上绚丽的皇冠。蜿蜒的黄浦江与恢宏的摩天高楼,在此刻乖乖成为陪衬。

  来不及思索光圈、快门、感光度……在等待工作指令的间隙,魏根生迅速放下“法福克M1280D”(塔吊型号)的操控杆,端起常年放在驾驶室的佳能相机,如同从前上万次的高空拍摄一样,摁动快门。

  去年11月,这张《海上奇观——虹》,为他赢得2013年上海市摄影艺术展览的银奖,并在网络上高频次地传播。观众惊叹这不可思议的景象,也感叹它出自一位草根塔吊工人之手。

  相当于几十辆奔驰一个人开

  花白头发、黑色皮衣、黑色鸭舌帽,口袋里揣着进口巧克力,59岁的“老上海”魏根生眼睛熠熠闪光。自从1975年复员到上海建工机施集团,他和吊车打了近40年交道。

  过去三年,工作日凌晨5时12分,他一定会准时抵达公交车站,搭乘首班车前往上海中心工地。接着换乘3部电梯,再徒手爬50多米的塔身,到达“云端工作室”。他掌控着价值4000万元的塔吊,“相当于几十辆奔驰一个人开”。

  电梯里,每个楼层的施工声轰鸣不息,魏根生独自享受隐秘乐趣:根据当天天气,判断能不能拍出好照片。如果前一天刚巧下过雨,他的心脏也会跳起欢快的华尔兹:这天,他一定能捕捉到白软得像棉花糖一样的云层。

  四面被钢化玻璃包裹着的工作室,面积是1.8平方米,操控座占去大部分空间,剩下的是两个两立方米的大废水箱,用来解决“方便”问题。

  他努力把这里打造得整洁温馨。入座之前,他会先泡好一壶功夫茶。中午11时半饭点时刻,他拉动一条直径0.8厘米的尼龙绳,往平台上吊下一个放置着扳手、榔头的自行车篮——不然,轻飘飘的车篮会被风吹得打转。不过,吊起来的饭菜,早已没有一丝热气。

  突如其来的指令,经常让他中断扒冷饭。每当到了这时,他就一手端着饭盒,一手推动操控杆继续工作。下钩、起钩、回转……他必须全神贯注:群塔施工,吊臂很容易碰到一起,一旦“撞车”,很可能车毁人亡。

  “魔都太美了!”

  魏根生知道,拍照片当然要给工作让路。他的上万张高空照片,就是在狭窄空间和短暂时间里拍摄出来的。

  他一直爱好摄影。上世纪80年代,每月只有三四十元工资的他,肯花400多元买来一台海鸥牌相机。开高空塔吊之后,城市之巅令人赞叹的美景,促使他频频按动快门。

  他不是专业摄影师,手持的入门级单反相机,远远不如其他摄影师的长枪短炮有腔调;他不懂PS技术,每一张照片都是原生态的展现。曾经,他还因为不懂“长曝光”闹出笑话:有人给他展示一张用长曝光拍摄的夜景照片,林立的高楼被密密麻麻的闪电劈中,他直呼不可能:“我看到的闪电不是这样子的!”

  他所赖的,是得天独厚的工作优势和日复一日的坚持。透过镜头,他细心记录着上海一天的变化:早上7时,城市醒来,日出之时,上海中心、环球中心、国际金融中心、东方明珠的影子,依次投射在黄埔江面上,如同一排钢琴琴键,弹奏充满活力的晨曲;日落之时,华灯初上,远处马路上车辆川流不息,东方明珠7点亮灯,璀璨的灯光似乎照亮了整个上海……

  在女儿的帮助下,魏根生把这些照片发上微博,并很快走红。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转发他拍摄的组照,在2天内被3000多次转发。在云端俯瞰的上海,让众多人感叹:“魔都太美了!”而这些有塔吊、吊钩作为前景的独特照片,也被专业摄影家评判为“空前绝后的美”(可能以后不会再建这么高的楼了)。

  这些高楼为城市创造新高度,也为平凡的塔吊工人魏根生写就编年史。城市天际线上,632米的上海中心和420米的金茂大厦、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呈优美弧线上升。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黄小星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