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阶段和主要做法
回顾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建的发展历史,在建区之初,中央对于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还没有明确的政策依据,社会各界的认识看法也不统一,开发区党工委面临着三大难题:一是在企业主、党员职工和开发区党工委三个层面的思想认识上都有一定的误区和困惑,对要不要建党组织、如何建党组织没有清晰的认识。二是党组织在企业中地位边缘化,党组织的活动时间、地点和经费落实难,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不规范;三是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适应开发区非公企业的实际,开发区有关部门之间齐抓共管的机制还不健全,难以形成合力推进的氛围。
面对当时党建工作存在的困难,开发区党工委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主要做法是:
1.着眼培育孵化。如果说,1996年开发区党工委成立联合党支部的初衷是为党员找到“家”或者找个“归属”,那么到了1999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胡锦涛同志和浙江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分别就加强民营企业党建工作作出批示后,特别是十六大召开以后,开发区党工委工作的思路也逐步清晰起来,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步伐也就进一步加快了。这个时期,开发区党工委注重以点带面,利用已组建的联合党支部,充分发挥其孵化培育功能。首先,在联合党支部中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用十六大精神统一非公企业党员的思想认识,用党的先进性教育引导非公企业党员在本职岗位上发挥作用,重点是引导广大非公企业党员,形成这样一个共识:为非公企业作贡献、促进非公企业的发展实际上就是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作贡献。其次,积极促成具备条件的企业由联合建支部转为单独建,提高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单独组建率。针对部分企业缺乏党务工作者的实际,开发区党工委通过联合党支部的工作在实践中培养锻炼企业党务工作骨干。一方面从联合党支部所属企业中层管理岗位的党员中有针对性地选拔联合党支部班子成员,帮助他们进一步积累党建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是从联合党支部的党员中,择优选拔一些素质较高的党员担任各自企业的党建工作联络员,在履行职责的过程中逐步熟悉党务工作。第三,抓好党员发展。把发展党员的重点放在非公企业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生产骨干、技术员和优秀团员青年上,并采取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推优的方式,确定培养对象。近年来,开发区业余党校每年都要为非公企业培训入党积极分子200多名,平均每年发展党员70名左右。
2.党群合力联动。推进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必须解决好组织覆盖问题,但由于理念上的差异,许多非公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对建立党组织往往还存在一定的“思想误区”,害怕建立党组织会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因此不愿意建立党组织,不支持党组织开展工作。但是,非公企业对建立工会组织的认识基本上还是统一的,往往相对比较支持。开发区党工委充分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坚持党工共建、党群联建,实现“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实行统一领导。成立了企业党工委(前身为企业党委),与开发区总工会、团工委、妇工委实行合署办公,统盘负责对企业党组织、工会和群众团体的建设、管理和指导。在一些党组织建设条件不成熟或是企业支持力度不到位的企业,开发区党工委先建立工会组织。工会组织建立以后,积极协调企业与职工的利益关系,及时消除化解各类矛盾,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组织开展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岗位奉献、操作比武、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使非公企业对我国工会的职能和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在企业工会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上,开发区党工委及时跟进,大力宣传企业党组织的工作总体目标和工会是一致的,建立党组织后还可以更好地领导工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工作,为企业发展作更大的贡献,这使党建工作逐步得到了企业主的认同和支持。通过工会的组建,带动了企业党组织的建设。
3.注重发挥作用。开发区党工委认为,非公企业党组织只有坚持“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围绕企业生产经营这一中心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使党组织在企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以“作为”赢得“地位”,才能增强党员的凝聚力,扩大党组织的影响力。
开发区党工委引导企业把党建发展目标和企业发展目标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困难面前有党员、科技攻关有党员、献计献策有党员”,设置奉献型的活动载体,组织党员开展示范性、先锋性的活动,教育企业党员既要做合格党员,又要做优秀雇员,争当生产经营的骨干和企业器重的人才。实施“双培工程”,把党员培养成骨干,把骨干培养成党员。
4.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为目标,建立适合开发区实际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机制,加强非公企业党组织的建设与管理。在服务指导上,为解决“无专人办事、无专人管事”问题,开发区党工委推出了党建指导员制度,选派一批兼职党建工作指导员,与规模以上非公企业挂钩结对;聘任10名专职党建工作指导员,并由党建工作指导员担任联合企业党委专职组织委员,负责向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党建咨询、指导、协调服务,协助企业党组织开展工作。在管理教育上,开发区党工委建立了非公企业基层党组织星级考核管理制度,围绕“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发展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目标,开展“双比双争”活动(即党组织比作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员比形象,争当优秀共产党员),实行考核与评优相结合、支部活动经费“以奖代拨”的模式,调动党支部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非公企业组织的工作更加规范、有序、有效。针对开发区非公企业党员数量多、分布广、集中学习难的特点,探索设立了“快餐式”党课等教育方式。在工作保障上,努力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学习有材料、活动有场地、工作有场所、经费有保障”。建立企业党员活动室,添置图书和学习资料,保证党员学习和支部活动需要。按照非公企业党员每人每年不少于120元的标准,作为党建专项经费由区财政列支,保障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
· | 在争创中激发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 |
· | 双强争先:非公企业活力的源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