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观点 > 党建圆桌 正文

浙江玉环非公党建历程和启示

中共玉环县委两新工委

2011年10月1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二、如何扎扎实实为非公党组织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一)以夯实党的工作基础为着力点,加强党组织的自身建设

  1、加强党组织组建工作。我县从三方面积极推进企业党组织的组建工作:首先是重视抓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建设,为企业党组织的组建赢得内部支持。我县一方面重视对企业主的培训,按照“党管人才”的要求,定期对企业管理经营者进行政治理论、党的知识培训,着力提高其能力素质。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约束机制,在评先评优、安排各项社会职务时,把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党的感情、对党建工作的态度和企业党建开展情况作为重要条件,引导企业主支持在企业建立党组织、开展党建工作。其次是重视宣传引导,为组建党组织营造良好舆论环境。我县通过大力宣传隆中、天龙等一批非公企业党组织在凝聚企业人心、促进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的突出作用,引导其它企业认识到组建党组织的好处。第三是创新党组织组建方法。在传统的单独组建、联合组建的基础上,我县于2003年开始实施编组共建工作,将全县8300余家非公企业,按照规模适中、数量适中、地域为主、行业为辅的原则,每1030家企业配置1家以上建有党组织企业的形式,将全县非公企业划分成124个编组区,组内企业联合开展党建活动,确保党的工作覆盖到每个企业,每名党员都能编入一个党组织正常参加党的活动。在总结前两年我县非公有制企业编组共建工作的基础上,2007年我县将原有的124个编组区调整为94个,将组织机构健全、党员数量较多、党务工作者素质较高、工作能力较强的企业党组织确定为编组区的“核心党组织”,并明确了各编组区召开党建例会、公推入党积极分子、开展员工技术比武、开展党的代表大会精神宣讲教育、带动支部组建等十多项职能,进一步丰富了编组共建工作内涵。此外,我们还积极探索区域共建、行业共建、政企共建、村企共建等多种模式。目前,全县共建立94个区域编组和9个乡镇工办牵头的小企业混合编组,规模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纳入党建编组区,94个编组区核心企业党组织除个别为社区党组织外,其余均为规模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进一步提升了规模上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的核心带头作用。推行编组共建后,编组区内党组织产生了强大的辐射示范效应。一些未建党组织的企业纷纷要求建立党组织,主动支持企业党组织开展活动。2003年以来,在编组区的带动下,全县共单独组建党组织384个。同时,按照“建立一个,巩固一个,提高一个”的原则,认真做好新建党组织的“回头看”工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防瘫预警机制的通知》,对企业党组织工作基础、作用发挥等情况进行定性定量评估,采取百分制界定先进、中间、后进和瘫痪等四类党组织,并在各类之间依次设置3道警戒线,实行分类指导,全面落实防瘫预警措施,不断巩固和扩大组建工作成果。

  2、加强党员队伍建设。通过群团推优等渠道,实施入党积极分子公推选优工作,对推选出来的入党积极分子实行跟踪教育管理,为党员发展工作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仅2003年推行编组共建工作以来,全县共有9000多名企业员工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进一步扩大了党的工作基础。制定出台了相关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文件,落实党员发展预审制、票决制、“双公示”制等制度,近5年全县非公有制企业共发展党员2560余名。同时对企业中的“隐性”党员开展拉网式调查,并出台相关政策引导他们主动亮明身份,2007年共排摸出386名外来流动党员,纳入组织管理。

  3、加强党务工作者队伍建设。实施“两推两考”,把政治素质好、组织业务强、懂经营管理,作为选配非公企业党组织书记的标准,通过企业主和员工两个层面的推荐,选准初步人选,再由镇乡党委进行考试、考察,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实施“双向选择”,借助县人才交流会,组织企业主和退“二线”县管干部的见面交流会,搭建“双向选择”平台,拓宽企业主选择党务工作者的视野,发挥退“二线”县管干部党政业务熟悉优势。同时,建立退“二线”县管干部党建人才库,掌握他们的特长和素质情况,一旦有合适的企业党务工作岗位,及时推荐。目前,经组织部门推荐担任企业党组织书记或专职副书记的退“二线”县管干部多达30余人,有效充实了企业党组织的领导班子。实施两项保障,在经济报酬上,探索建立非公党组织书记待遇激励制度,规定党组织书记待遇报酬参照企业中层以上标准执行。在使用程序上,明确企业解聘党组织负责人必须符合《劳动法》有关规定,并征得上级党组织同意,切实维护党组织书记在企业中的合法权益,保持党组织班子的稳定。

  (二)以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作用发挥为重点,体现党组织的先进性

  1、设置平台,在企业重大决策上发挥参谋作用。以党员职工民主恳谈活动为平台,引导企业决策。全县各企业党组织通过牵头召开各类党员职工民主恳谈会,解决员工反映的问题,不断提高企业党组织的威信。以开展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为平台,参与企业决策。企业党组织通过设置“建议箱”、“流动纳言册”等引导党员职工提合理化建议,如凯凌集团党支部以提合理化建议活动为载体,向董事会提出开展“创建绿色企业”活动,被董事会采纳,并投入200万元进行节能减排技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党组织书记参与管理为平台,进入企业决策。通过引导党组织书记兼任工会主席、进入高级管理层等途径,推动党组织直接参与企业决策。目前,全县已有139名党组织书记担任高级管理职务,85名党组织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同时倡导非管理人员的党组织书记列席决策层会议。如清港镇第一编组区内的企业党支部书记全部列席公司董事会决策会议,党组织向董事会提出建议120条次,被采纳实施41条次。

  2、提高技能,在促进企业生产经营上发挥示范作用。以领军人才评选为载体,带动党员人才队伍建设。率先在非公有制企业开展科技领军人才评选活动,首批评出9名领军人才,并带出了一个以党员为主体的创新团队。全县还建立了175个以党员为主体的科技攻关小组,并有760多名党员人才担任了企业中层以上职务。以党员技能比武活动为载体,推动员工争当技术能手。企业党组织把开展职工技能比武作为引导职工学技术用技术的重要手段,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技能比武活动。如隆中公司党支部组织开展“隆中杯”车工技能竞赛,干江飞环阀门有限公司党支部组织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车工、磨工、装配等工种的擂台赛,激发了员工学技术的热情。以设岗定责为载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各企业党组织结合实际,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和党员先锋岗,建立党员突击队,着力发挥党员在企业中的帮带示范作用。同时,广泛开展“三有三无”(关键岗位有党员、技术攻关有党员、困难面前有党员,党员身边无事故、党员身边无次品、党员身边无违章)、“四先”(工作技能先掌握、技术革新先带头、岗位职责先作到、急重任务先行动)、“五小”(小设计、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窍门)等丰富多彩的主题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

  3、关爱员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上发挥纽带作用。企业党组织紧紧围绕企业员工这个团体,从“了解人、提高人、关心人、激励人”入手,广泛开展活动,努力使自身成为员工的“主心骨”和“贴心人”。一是建立“六必访”制度,即职工家有喜事必访、家有丧事必访、公伤必访、消极怠工必访、发生纠纷必访、生病住院必访,为企业和员工解决后顾之忧,促进企业团结友爱、互帮互助良好氛围的形成。二是建立员工谈心接待日制度,即每月固定一天为员工谈心接待日,由企业高层、党组织负责人接待公司员工、党员,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他们的投诉进行处理,并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员工的荣誉感和归属感。三是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活动,以远程教育为平台,通过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开展“播片子、学法子、引路子”等活动,组织党员职工立足岗位学习党的知识和科技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浙江海德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还开展了“周一升国旗仪式”,着力激发广大党员的爱国意识和党员意识。四是开展“1+1”结对帮扶。每位党员结对1名员工,及时掌握员工情况,帮扶员工提高生产技术,解决生活困难。如玉环凯凌集团有限公司党支部推出员工“晴雨表”制度,用晴、阴、雨分别表示员工不同心情,在车间公告栏公示,党支部根据“晴雨表”判断结对员工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开展谈心、引导等工作。五是建立“1+1”党内关爱基金。由党员捐1元,企业补助1元,用于企业困难党员、职工的补助。目前全县已有308家规模上非公有制企业建立“1+1”关爱基金,基金总额达到900多万元。六是实施“特色文化战略”。开展“1+1”企业文化塑造活动,组织员工讨论提炼企业精神,每个员工相应确立1个座右铭,进一步深化企业精神,丰富企业文化内涵。如浙江海德曼机床制造有限公司倡导的“HEADMAN”(首领)精神、苏泊尔集团提出的“超越”理念都在凝聚人、激发人、塑造人上发挥了独特作用。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以文化俱乐部、党员活动中心等企业文化阵地为依托,定期开展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娱活动,丰富党员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七是建立评选优秀员工制度。每年年底党组织对优秀员工进行表彰,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浙江玉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还建立了荣誉员工榜,把优秀员工上榜公布,在企业里形成“争先进、创一流”的工作氛围。

4、落实责任,在引导企业反哺社会上发挥推动作用。实施“村企结对”工程,在党组织的推动下,不少企业通过捐资帮助村级兴办公益事业、投资发展种养殖业、帮助培训安置农村劳动力、开展党团员志愿服务等途径帮助农村发展、促进农村和谐。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广泛开展各类结对助学、扶贫帮困、社会联谊等活动,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建立党员志愿者队伍和“党员突击队”,积极参与企业所在村的大型公益活动和救灾抢险活动,切实增强党组织的社会影响力。

  (三)以建立健全工作保障和长效机制为突破口,确保党组织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1、建立健全领导机制。我县专门建立了县委常委联系非公党建工作制度,每位常委联系2家以上企业,每年2次以上蹲点指导。在每年开展的非公企业党建服务月活动中,县领导纷纷到联系点现场办公,实地解决问题。在县委领导的示范下,各镇乡也相应建立了党政班子成员联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制度,有效促进了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为了切实加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县于2000年在台州市第一个建立了非公企业党工委,工委成员包括发改局、经贸局、科技局、工青妇组织等单位的主要领导,下设办公室,负责对全县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具体指导,并在五大集镇专门建立了非公党建办公室,配备了10名专职工作人员,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2007年,随着“两新”组织工作领域和工作业务的扩大,又在台州市率先建立了县级社会党工委,把非公企业党工委的职能划归社会党工委,实现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重点的新拓展和新延伸。

  2、建立健全政策指导体系。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经常性调查研究,组织专题研讨,交流探索经验。在此基础上,注重调研成果的转化,相继制定了《关于向股份合作企业选派党的工作员的实施意见》、《关于建立非公企业党建防瘫机制的通知》、《关于开展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网络提升工程的通知》、《关于推行非公企业党建编组共建的实施意见》等指导性文件,并印发了《非公企业党建工作手册》,切实加强了对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

  3、建立健全物质保障机制。出台《玉环县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经费管理使用办法》,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经费税前列支标准、使用程序、监督管理进行规范,实现了每个建党组织企业和编组区都有党建活动专用经费。开展党建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各编组区核心企业普遍按照“三有”标准,确保新建党组织活动场地都达到规定的30平方米以上。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远教站点建设,目前,在企业建立远程教育站点136个,为党员职工的教育开拓了新的渠道。

  4、建立健全党务人才保障机制。重视乡镇组织员队伍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强镇乡组织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各镇乡党委一般配备12名专职组织员,并明确了组织员工作职责。同时注重企业党务人才素质提高。通过组织人才招聘会、举办人才集市的方式,帮助企业招聘党建人才,全县先后引进党务工作者67名。近两年先后培训党务工作者1600多人次,并选派160名党员业主和专职党务工作者到北大、清华等高校学习,为企业党务工作者持续“充电”创造条件。2008年,我县又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务工作者联谊会,为促进非公企业党务工作人才的交流研讨、共同提高打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5、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近年来相继开展了非公企业党建“争星晋级创五好”、“争五星创五好”、非公党建工作四个“十佳”等评优评先活动,并且每年组织开展党建示范企业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注重典型引导与宣传工作,通过玉环党建网和榴岛先锋电视栏目开展大张旗鼓的宣传,切实发挥典型的示范导向作用,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来源: 中国非公党建网 作者: 中共玉环县委两新工委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