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热点 正文

[党建]

党建,能否标准化

2011年12月06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当不少人还在争议“党建能否标准化”时,一些企业和地区已开始悄悄“摸着石头过河”——

     迈出勇敢的一步

  本刊记者   谢庆梅   王晓宇  实习生  朱诗意

  近日,记者在浙江南部偏远的海岛县洞头采访,温州金源化工有限公司党员活动室的墙壁上,一张密如蛛网的“党建脉络图”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党组织的架构、党建工作的各个流程被细分得一目了然。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党总支书记黄日新告诉记者,党务工作不是一般人能干的,公司党务人才又不多,这张脉络图能让支部书记们开展工作更顺手,也更规范。

  的确,当不少人还在争议“非公党建能否标准化”,“怎样标准化”这个话题时,崇尚务实的企业已开始付诸实践。

  据我们了解,全国一些组织部门这些年也陆续开始着手调研试点。江苏海安县、浙江杭州上城区、浙江海宁市、浙江舟山定海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已经正式开展。

  一企可以自我要求,一地如何全面铺开?

  通过标准化,能否让各地正风生水起的非公领域党建工作,更有规可循,有镜可鉴,甚至能让那一则则标准成为非公领域建党与党建的有效推动力?

  非公领域中的党建究竟该怎么搞,探索伴随着改革开放30多年。一个不争的事实是,非公企业人员流动性大,党务人才缺乏,一直困扰着非公企业党建的拓面提质。

  为更好地推动非公企业党建从“提高组建率”向“运行规范化”转变、从“扩大覆盖面”向“增强实效性”转变,2008年,江苏海安县开始试水非公企业党建“标准化认证”。

  海安县非公企业党建标准化认证共分为三个等级,分别为合格级、优秀级、示范级。全县“标准化认证”工作目标为:实现非公企业党组织动态全覆盖,力争通过两年左右的时间,非公企业党组织合格级达100%,优秀级达50%,示范级达20%。其中2008年要实现党组织合格级80%,优秀级20%,示范级10%。坚持好中选优的原则,按5%的比例命名全县非公企业党建示范点。

  这显然是一种粗线条的标准,更像是“评先评优”的升级版。但海安县明确地提出了“标准化认证”。

  这项工作开展以后,海安县的自我评价是:建立了稳定可靠的基本队伍、可行管用的基本制度、标准规范的基本阵地,推动了党组织功能的充分发挥和党组织建设的水平的提档升级。

  去年10月开始,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着手制定非公企业党组织管理规范,区委组织部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们走访了区内非公企业、街道党工委等,做了大量深入调研工作。截至目前,他们提交的“杭州市上城区非公企业党组织管理规范”已是七易其稿。

  “管理规范还在完善中,但我们已经开始在一些单位进行试点。”上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两新工委书记周朝星告诉记者,规范主要是针对非公企业党建存在的难题,从党组织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品牌打造等三方面制定了具体标准,主要目的是体现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制度化、服务化和科学化的特点和要求。

  浙江海宁市委组织部则借了外脑,他们邀请一些企业管理和党建的专家编制了一本《党建精细化管理手册》,涉及几十项管理条例,于今年6月发放到部分企业试行。“非公党建领域很新,企业党组织负责人许多也是新人,编这样一个操作手册,我们尝试让他们可以参照、借鉴,能让他们做起党建工作来更有章可循。”海宁市委组织部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科科长谢雍说。

  探索总有未知数。

  杭州市上城区在开始制定这个管理规范时,是按照规模以上、规模以下和党建强、服务强“双品牌”重点创建目标单位三个层次分别制定标准规范。“后来发现由于标准不统一,执行起来有些混乱。”上城区委组织部组织科长龚军成说,他们重新调研,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标准专家论证会,听取组织系统、高校、媒体以及企业等不同领域的意见,几经修改,形成了目前的《杭州市上城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管理规范》。“已经在10多家非公企业进行试点,我们还会收集各方意见,进行完善。”

  “当时我们曾想让质量监督部门对此进行认证,以期使党建标准更加规范。但有不同意见,有些人认为党建工作是意识形态的,按产品方式去认证不合适;还有的人认为,按照质量标准认证的那一套规范太细,会给企业增加负担。”周朝星说。

  企业的想法也各个不同。

  浙江思美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去年成立了党支部,书记杜文卫虽有多年党龄,但未从事过党务工作:“一开始感到压力非常大,不懂就跑到街道党工委去问,那里的门槛都快被我踩破了。”

  今年5月,杜文卫收到了杭州上城区委组织部制定的“规范”,“我要问的很多东西,细则里几乎都讲到了。”10月份支部准备发展一名党员,杜文卫就按照“规范”里写的,召集了民主评议,又指导他怎样写思想汇报。他对“规范”的评价是,照章办事,可以少走弯路。

  红泥花园的支部书记王为平两次参加了上城区委组织部召开的“规范”意见征求会,他说,看上去很繁琐的规范对于操作惯了ISO900这些管理认证的企业或许反而显得清晰明了。杭州中瑞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党支部书记沈洁也赞同这点:“可能有些要求会有超越企业能力的地方,比如党员比例要求过高,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我们就提建议,也被采纳了。我觉得规范细一点也有细一点的好处。”

  海宁天通公司党委副书记王勤婷告诉记者,市委组织部下发的“非公企业党建标准意见征求稿”,他们提出了很多建议。有了“标准”可以明确工作职责,但每个企业的实际情况不同,有的“标准”企业可能难以达到,规范起来还需要时间。

  周朝星说,有争议不怕,怕的是因为有争议就裹足不前。

  “我们的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已在进行,虽有不同声音发出,但很多非公企业认为这对开展党建工作帮助很大,而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做调整,争取能取得有用的经验。”谢雍说。

  几个组织部门不约而同地表示,不管怎么说,迈出试点这一步,可以让实践来检验“标准”是否适用,能否推广。

  尽管有争议,但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党建标准化”是非公领域党建一项有益的探索,当那些已经成熟的党建领域都已有章可循时,非公党建工作者们也在勇敢地迈出探索的一步。现在关注的重心无疑正在更多地转向“究竟怎么做”。

  中共中央党校党建部副主任戴焰军坦言,党建工作要量化本身就是很困难的,比如思想加强,党员的思想转变,思想觉悟等等,本来就是一个软标准。再比如说党的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很多成效不是从党的建设本身体现出来的,是从其他工作中体现出来的。他同时评价红豆集团党建工作标准注意了民营企业党建中间的各方面工作的系统性,也注意了党的建设工作跟企业其他方面工作的关系;这个标准操作性比较强,因为它提出了一些制度,一些程序,一些措施,直接就可以在现实中去兑现,去操作。

  作为一名更接近具体操作的党建工作者,浙江省两新工委潘天灵处长的思考涉及到了更多的层面。

  他告诉记者,浙江省两新工委已经把党建标准化这个课题摆上了工作日程,10月底,工委的一系列调研工作就据此展开。但是作为一项重大制度的设计,看来这个任务不轻:“怎样兼顾规范的到位和企业操作的可行,对于一个企业好办的事,放到一个县区的层面上,乃至一个省市的层面上,你就要考虑到整体的适用性。企业的规模大小,企业的性质,乃至企业员工的年龄构成都会带来企业在党建工作方面的差异性。”他举了个例子,“比如在阿里巴巴、麦包包那些员工平均年龄25岁的电子商务企业,党建怎样深入人心,恐怕就不是一般的规范可以规范出来了,你没法把别人的经验强加在他们身上,也不能简单地移植他们的成功做法。”

  他也提到了红豆集团,“企业做的党建ISO900认证移植了他们管理上的先进经验,确实有可借鉴之处,我们现在强调党建强、发展强的和谐共振,党建可以促进企业的发展,企业的管理经验也可以和党建结合。”但是他认为,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党建有自己的特性,在制度设计上,还要注意虚实结合,“还有,管理认证有专门的认证机构,我们是否要引入第三方的考核呢,这些都有待探索……”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伟向红豆集团党委书记周海江(左)分布发证书。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谢庆梅 王晓宇 朱诗意江苏无锡报道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