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观点 > 企业家言 正文

唐一林:让爱心充分涌流

2012年01月30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董事长唐一林看来,和企业一路成长壮大同时进行的还有圣泉始终感恩社会、回馈社会的社会责任。为此公司不仅确立了“取之自然,服务社会,造福人类”的责任理念,而且结合企业实际,勇担社会责任,以极大的热情投身到社会光彩事业中,累计各类捐助及公益性投资已达到了8000余万元,并建立了一只3000万元的慈善公益基金,在社会上树立起了圣泉良好的企业口碑。

  历经三十余年的风雨沧桑,圣泉集团由一个亏损200余万元、濒临倒闭的小乡镇企业发展成为今天涉足铸造材料、工业酚醛、生物质化工与生物质能源、生物医药和建筑节能新材料等五大产业,年产值近70亿元的高科技、创新型企业集团。

  在“圣泉・安特福”杯2011年山东民企三项评选颁奖盛典即将举行之际,作为本次活动的特约支持方,也是荣膺“2011年山东百强民营企业”和“2011年山东民营企业公益之星”的济南圣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掌门人唐一林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承担社会责任成为集团发展基因”

  齐鲁晚报:您觉得民营企业做公益最大的驱动力在哪儿?

  唐一林:我觉得最主要的是让公司上下都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让感恩理念深入到公司每位员工心中,并成为集团发展的基因。三十余年来,圣泉集团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一直致力于慈善公益事业,积极履行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口碑。我们一直讲,做人要有觉悟。觉悟来自哪儿?来自感触。公司发展要靠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努力。承担社会责任,也要全员参与。通过全员参与,才能使公司倡导的价值观,真正成为圣泉集团的发展基因。

  像2010年我们搞了为“三老”献爱心活动,我回到公司后立即召开了包括公司董事、党委委员、工会干部、中层干部参加的联合会议,统一了思想,决定动员全体员工积极行动起来。为此,公司通过海报、网络、论坛、红头文件等形式进行宣传,让所有的干部员工对活动的宗旨意义有了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很多干部员工在了解到“三老”这个特殊群体后,都自愿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去亲身感悟慈善感恩的意义。这掀起了此次感恩活动的高潮,给活动的开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群众基础。

  齐鲁晚报:作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典型代表,您觉得做公益最大的体会和收获是什么?

  唐一林: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之所以受世人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他创造了惊人的财富,而且是因他对待财富的态度。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感恩活动不仅是一项爱心活动,它还是一项民营企业家应该如何履行社会责任的重大课题。我的感受就是在帮扶中感悟使命,在奉献中实现再成长。

  新时代的民营企业家,是先富阶层的代表,也承担了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使命。把个人富裕与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结合起来,在保障和改善民生上有更大的作为,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同时,作为从普通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或其他社会阶层中成长起来的民营企业家们,有着所有中国人“达则兼济天下”的文化情怀。民营企业家在履行社会责任时,既要让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源泉充分涌流,也要让一切拥有财富并希望回馈社会的爱心充分涌流。这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制度化、机制化是民企公益的必由之路”

  齐鲁晚报:您对民企做公益的操作方式是如何理解的?如何避免“为公益而公益”或“公益就是捐钱”的误区?

  唐一林:民企做公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走制度化、机制化的路子才能更好地造福社会。圣泉在这方面也是一直在探索。像我们搞的“感恩社会,为‘三老’献爱心”活动,帮扶对象范围以章丘市上世纪50年代以前入党的老党员、入伍的老革命和受表彰的老模范等为主,通过全体干部员工自愿捐献和结对献爱心的形式来实实在在地增加老人收入,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确保他们安享晚年。

  为保证活动更好地开展,公司专门成立了由我担任小组组长,由其他公司高层领导任组员的活动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配备专职人员和专车,负责活动的组织、督促、检查和落实。为保证帮扶的是最困难、最需要的“三老”,公司还专门设立了调查活动小组,在相关部门的配合下,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走遍了章丘全市范围内近1800名“三老”人员的家庭,经过对走访“三老”生活条件的反复比对,最终确定了180名收入相对较低、家庭相对困难、急需帮助的“三老”人员作为首批帮扶对象,在为期三年的帮扶期限内,向他们每人每月提供500元的帮助,并为每个人建立专门档案和爱心卡,每半年小组成员至少走访一次,同时赠送公司特色绿色健康产品唐和唐,关注“三老”健康生活。

  在活动具体组织形式上,董事长帮扶10名,其他高管每人帮扶1人,中层干部每5人一组帮扶1人,其他普通员工以20名为一组帮扶一人。这样,高管每人每月捐500元、中层干部每人每月捐100元。而普通员工,则每人只捐5块钱,不足的部分由公司承担,使每个人都不会觉得有压力。

  为保证专款专用,公司还设立了专门的慈善账户,安排专门会计保管,确保所有爱心款都能如实地发到“三老”人员手中。考虑到“三老”人员年龄已大,不方便到银行取款,公司特别规定每半年由小组组长在走访时将3000元的现金捐助直接交到老人手中,保证钱确实花在了老人身上。遇到有帮扶老人去世的情况,公司一次性给予去世“三老”家属3000元慰问金,对原帮扶小组重新自愿安排新帮扶对象,并继续吸纳新员工参与到活动中来,把这项活动逐步做成了圣泉的一项事业,这样,在使更多“三老”受到帮扶的同时,新员工也能充分感受到圣泉感恩的企业文化,使新员工较好地融入到了企业中来。

  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效果,员工的积极性高涨,有些老人已经把帮扶小组成员当成了亲人。现在,每个员工至少已经走访了帮扶“三老”三次,累计捐献的爱心款物已经达到了200余万元,帮扶“三老”200余人,有效地缓解了部分“三老”生活困难状况,社会上好评不断。

  “大灾大难面前更需民企的社会担当”

  齐鲁晚报:近些年来,我们国家遭遇了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的状况,除了国家、政府层面组织的救援外,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挺身而出,发挥各自的优势,为灾区救援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您作为优秀民企的带头人是如何看待民企的这种表现的?

  唐一林:民营企业也是整个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些大灾大难面前尤其需要具备社会担当。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说法这几年引发了很多关注,其实在这方面国有企业有它的优势,而民营企业也具备自己的特点。比如民营企业的行业分布较广,许多企业都处在产业链下游的生产或生活性服务业,产品种类广泛,可以满足灾区人民的多项需求,这也为民营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开展救援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此外,民营企业的领导管理机制更加灵活,灾难发生后一般需要争分夺秒的救援速度,在这种情况下民营企业可以迅速做出决策,并快速开展实际行动。

  作为圣泉来说,在大灾大难面前我们也一直冲在前头。在抗击非典中,公司捐助25万元,帮助章丘市建立非典专治医院,为章丘市的抗击非典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四川汶川强地震发生后,公司开展了“情牵灾区,心系灾民”的抗震救灾捐款活动,号召全体干部职工积极进行个人捐助,公司员工个人捐款超过20万元,经董事会研究,公司决定捐助300万元,一期累计捐助322.0546万元,通过章丘市慈善总会捐往灾区。青海省玉树县发生的7.1级强烈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由于玉树位于海拔4200米左右的高原地区,许多救援人员出现高原反应,有的甚至不得不撤离救援现场。我们获知此消息后,连夜组织科研攻关,科学配伍各种新资源食品糖和有益菌成分,成功开发出能够有效缓解高原反应的唐和唐高原区专用健康食品,并捐赠100万元产品,全部送往灾区,无偿提供给奔赴在抗震救灾一线的武警官兵、志愿者、新闻媒体记者等广大救援人员食用,同时成立唐和唐抗震救灾救援服务队,将爱心和责任送往灾区。

  其实,除了发生大灾大难的时候,日常的社会生活中也为民营企业从事慈善公益事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多年来,圣泉集团紧紧围绕光彩事业和做好社会公益事业的主题,充分发挥“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优势,带动45万个农户家庭每年增收700元,参与和推动了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尹家村、沈家村、旧军村等五个行政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帮助农村打深水井、自来水工程、修路、建设尹家村农民公寓。此外,公司还积极响应省委提出的“突破菏泽”号召,按照济南市对口帮扶的要求,在菏泽成武县投资2000万元建设糠醛帮扶项目,解决当地富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100余人,年消耗当地农作物秸秆8万吨,为农民增收3000余万元。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 作者: 编辑: 余建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