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正文

重庆新兴:“三大平台”聚力发展

2013年09月27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联系靠“走心”

  陈昌胜被分配到新兴齿轮主副轴事业部125工段时没有想到,一线工人的工作环境会这么差强人意——油污满地、空气混浊,夏天一到,车间如同蒸笼。

  一个月后,试用期满。

  这个西南大学的毕业生提出辞职,理由是每天从早上8时到下午18时的工作时间太长、太辛苦。

  125工段长、党支部书记刘孝荣的担心成为现实。“从他进厂,我就特别关注他。我们这个行业,说不累不脏那是假的,刚出校园的年轻人怕吃不了这个苦。”

  刘孝荣每天7∶30就到单位,7∶40准时给段上的员工开安全会,晚上下班前还得再把大伙儿集中到一块儿,“听听意见,看看有什么能改进的地方,一起交流交流。”

  他手底下管着50多人,个个脾气秉性都被他摸得透熟。

  陈昌胜是新来的,重点大学毕业,有点傲气。

  在车间一线10多年的工作经验,并不能成为工段长刘孝荣“镇住”陈的关键。而陈昌胜对作息的微词,也是新进厂“毕业生们”的通病。

  新人沉不住气,心思太活,沟通起来难。

  但刘孝荣心里清楚得很,企业做大了,总要有新鲜血液不断补充进来,80后、90后们的想法不一样了,可工作还得一样做。

  陈昌胜人聪明,接受能力强,做的是特殊工件,是棵好苗子。

  上了班,刘孝荣把这个跟自己差了10多岁的年轻人拉进“党群连心室”,跟党委领导一起“面对面、开诚布公地聊聊困惑和不满”。

  聊完了,刘孝荣仍不放心,琢磨着还是得贴身了解90后。

  “工作时间只要得空,我肯定会去看看他,有问题就尽量帮忙解决。”吃饭、打球、谈心,一天24小时,刘孝荣几乎都花在了陈昌胜身上。

  “换位思考,互相理解吧。”8个月之后,陈昌胜没有了最初的不服气,有什么事第一个先告诉刘孝荣,重新理解了这份工作。

  大学毕业生理顺了气,在业务上不断取得突破,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薪酬也涨到了每月5000元左右。

  入职一年不到,陈昌胜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入党积极分子。

  刘孝荣真正松了一口气。

  党委副书记徐玉兰的“党群连心室”接待记录里,给这事儿也记上了一笔,反馈结果是“圆满解决”。

  粗粗数了数,小到家长里短,大到救死扶伤,“连心室”一年下来处理的事情,“百十来件总逃不掉”。这种“拉家常”的工作方式颇得人心。

  “员工队伍稳定意味着产品质量有保障,质量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新兴齿轮党委书记、营销总经理向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党组织工作沉到生产一线,满足员工诉求,包括精神上的,这才能稳定人心。”

  先锋形成引力

  6月底的大中午,温度接近40摄氏度。

  车间里的大风扇“呼啦呼啦”吹个不停,却一点也没能减轻沉闷的热气。

  章庆丰停下手里的活,刚说了几句话,随手擦了擦流不完似的汗,又急着回到操作台上去。

  干车工10年,章庆丰操作的机子每月能比同岗位多做上千件产品。

  过千平方米的车间里,8个党员示范岗,可都有工友们一双双眼睛盯着。“为人处事肯定没得说,业务能力也得好。”向汶说一年一评的党员示范岗,只要稍有懈怠,保不齐明年就轮不上了。

  党员王伟和章庆丰的实干有点儿不同,他点子多,爱琢磨,自行对内磨液压油缸夹紧进行改善,工作效率和产品质量大幅提升,眼下一人操作4台机器,每年给公司节约成本20多万元。

  这也让围绕在他身边的几个岗位红了眼,铆足了劲想着出创意,把效率提上去。

  下午5时,离放工还有一个小时。

  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们开始带头清扫车间,周围的员工也跟着忙碌起来。

  “党员们主动学习,把专注的领域研究精,成为业务能手和技术骨干,给其他员工做起示范,带动生产积极性,再加上平时处处‘冲锋陷阵’,本身就能形成不小的引力。”

  2010年开始,新兴齿轮党支部收到的入党申请书猛增,到2012年,已有党员近70名,其中40多名在生产一线。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 作者: 姚珏 沈钧 编辑: 章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