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非公企业党建 > 专题荟萃 正文

三中全会绘就新蓝图 专家学者解读改革关键词

2013年11月13日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网

  陈学彬:改革需长远设计有系统整体线路

  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复旦大学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学彬认为,这个目标明确了,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斜路。明确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对我们在未来的长期的发展中,究竟是怎么样设计各种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都是具有很大指导意义。它不是只提出一个总的目标,更重要的是提出了时间结点。到2020年,要取得一个重要的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一个决定性的成果。

  陈学彬说,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多年了,在前一阶段是探索一些大家都没有经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改革可能在开始的时候,有一些阶段性的突破,以后有一些徘徊,甚至有一些停滞,甚至有的领域有一些倒退。现在我们既然要明确总的目标,我们要什么时间达到这个目标,这就时不我待,中国必须加快自己的改革的步伐,坚定地推进。

  陈学彬表示,报告提出必须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要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我们知道30多年的改革,中国改革进入中坚阶段,比改革初期更加艰巨。改革开放30年中,也有很多一些部门、一些集团,一些个人,他们都在改革开放中,获得了自己的利益。这种利益他们可能在进一步深化改革时再分配,要有一种调整,这必然会遭到一部分利益的集团或者部门胡阻力,这就使得改革不能像初期那样完全没有经验。

  陈学彬说,我们需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更多的是从长远的设计,我们这种制度的设计不是为了解决眼前的问题而进行改革的,更多的是应该做一个长远的考虑。既然这种改革会涉及到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这种改革一定是要有一个系统、整体线路,必须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进行加强它的领导。我觉得这方面都是全会的决定,都是很正确的。

  刘建军:底线公平+创新力+政治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刘建军谈起当前的改革与邓小平时代改革有诸多不同。刘建军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面临主要是观念障碍,现在可能更多的是利益障碍。邓小平时代确实是摸着石头过河,现在要讲究顶层设计。邓小平时代解决的很多是经济改革,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他的改革很多是每走一步,很多人受益。但是现在不是简单的经济改革的问题,而是政治体制的转速。

  刘建军提出一个公式,底线公平+创新力+政治保障=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刘建军解释说,底线公平就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很多人生活窘迫,政府要托底,基本的医疗、基本教育这些要做到。很明确市场决定性作用就是解决企业创新力问题。大学也必须要有创新力,学最重要的东西是贡献知识、思想、人才。政治保障主要是通过治理的创新提供制度的保障,我相信把这几项内容加起来就等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非公企业党建由《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杂志出品
微信号:DangJianFeiGQ
以深度新闻、高端观点和个性化服务,为非公领域党建
和党务工作者服务,打造中国非公党建交流、沟通的平台
扫一扫,关注有惊喜!
小菲等你来报道!

来源: 东方网 作者: 编辑: 付文